聽到哭聲不著急   應付寶寶哭鬧小錦囊  

    每個寶寶來到世上的首要事就是放聲大哭,彷彿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來臨。哭聲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溝通模式,當嬰兒不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時,就只能夠透過「哭」向爸媽們釋放信號。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寶寶不同的哭聲分別代表甚麼意思嗎?遇到寶寶哭哭,我們又應該採取怎樣的有效安撫方法呢?

    撰文/編輯部

    監修/ 兒科醫生 張傑

    專屬寶寶的小運動

    初生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是為了把肺部的氣泡打開。往後的數個月,哭聲可能只代表他們的生理需求。但是隨著寶寶的成長,大約自四個月大以後,寶寶可能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放聲大哭可以鍛鍊寶寶的肺活量。當然,這樣的訓練要適可而止,爸媽不用刻意放任寶寶哭泣,要知道以不給寶寶造成嚴重不安為前提才是正確的做法呢!

    不少父母聽到寶寶的哭聲,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寶寶餓了或是困了。但爸媽在安撫小朋友的同時,請不忘觀察寶寶的神情及狀態,並同時以哭聲及反應判別寶寶的實際需求。

    最常見的3種哭?

    1. 肚餓

    聽見寶寶的哭聲,媽媽第一反應定是寶寶是時候開餐!這時候,處於飢餓狀態的寶寶的哭聲有規律,短促而低沉,亦伴隨著類似吸吮的嘴型。如果媽媽發現寶寶哭泣時伴有吸吮、尋找奶瓶或媽媽的乳房的搖擺,只要給寶寶餵哺牛奶就能安撫。如果寶寶的哭聲令你手忙腳亂,你也可以在沖奶時先讓寶寶吸吮奶嘴達安撫之效。

    1. 疲倦

    另一種情況是寶寶睏了,需要舒適又安靜的環境入眠。這時候他們就會透過哭鬧來想爸媽表達自己的疲倦。處於疲憊狀態的寶寶看哭聲通常較細而低沉,且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還可能伴有揉眼睛等小動作。這時候媽媽可以安撫將寶寶帶到比較寧靜的環境,輕輕安撫寶寶至進入夢鄉。

    1. 排尿排便

    除了吃和睡,排尿排便也是每天的「指定動作」。但是當屁屁被排泄物沾濕時,寶寶會因為不適感而開始哭鬧。由於不是處於肌餓或疲倦狀態,有氣有力的寶寶的哭聲通常較尖銳,聲音也會比較大,可能還會隨之扭動自己的小屁股。這時候,只要媽媽幫寶寶換上清爽乾淨的尿片便會隨即停止哭鬧。

    受環境影響的哭喊

    環境的溫度有機會會造成寶寶不適感。如果寶寶身處的環境太熱,寶寶的哭泣聲會較大,且伴有出汗和煩躁不安等狀態。若寶寶身處過冷的環境,他的哭聲則會較短促而富節奏感,還會伴有手腳冰涼和神情散渙等狀。這時候,在不同溫度的環境,大人要有技巧地為小孩穿衣,才能避免寶寶因溫度不適的哭鬧。

    除了溫度,周遭的聲音和氣味也會對寶寶產生非常大的刺激。比如空氣中的香煙味、裝修的聲音和氣味等,都可能令他的呼吸度產生不適的感覺,當他們覺得不適時就會利用哭泣反映自己的需求。這時候,媽媽應該將寶寶帶離,並在寧靜的環境抱著寶寶進行安撫。

    如果沒有嘈雜的聲音和難聞的氣味,但寶寶還是哭個不停,可能就是因為陌生的環境嚇怕了寶寶!一些不熟悉的氣味和面孔都可能引起寶寶的焦慮,由於寶寶的環境的敏銳,他們很可能因為不安而放聲大哭。這時候寶寶的哭聲通常非常大且高昂,而且分分鐘會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呢!面對寶寶因惶恐造成的哭鬧,建議媽媽可以以較為親近的方式安撫寶寶,例如抱起寶寶並輕拍安撫等,讓他們透過媽媽熟悉的氣味安定內心。

    撒嬌寶寶最好命

    寶寶對媽媽總有種依戀的心態,通常會透過撒嬌向媽媽發出「愛的信號」。當寶寶向周遭的人討抱抱的時候,他們會透過比較輕柔的哭聲吸引別人,更不忘一邊觀察大人反應。但當寶寶純粹希望吸引爸媽的注意時,哭泣時聲量就會比較大,而且小眼睛也會一直左顧右盼。面對撒嬌般的哭鬧,爸媽只需向寶寶靠近或輕輕將他抱起,就可以成功安撫。如果害怕孩子過分依賴,在孩子稍大的時候父母可以嘗試以簡短問句引導孩子與你作肢體上的簡單溝通。

    哭聲尖銳?媽媽要留心!

    一般而言,雖然寶寶的哭聲根據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變化,但通常不會太尖銳。如果爸媽發現寶寶的哭聲有別於平常,甚至伴有不安不適的神情,除了要留意是否屬於生理性、心理性啼哭外,也要留意是否得了感染。除此以外,寶寶較容易有腸絞痛,如果他們感到腸胃痙攣疼痛,很可能會發出高頻叫聲並配合拳打腳踢等肢體動作。如果寶寶患病較嚴重,亦可能會發出無力及低沉的哭聲,神情散渙及不願吃奶,這時候,爸媽就要儘快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