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便要剖腹產?生產前仍可以嘗試這樣做

    大多寶寶都會在懷孕的過程換成頭下腳上的位置,將頭頂轉向靠近媽媽產道的地方,準備好出生。然而,仍然會有小部分機會寶寶處於臀位,沒有自然調整成頭頂向下。那麼胎位不正就一定要剖腹產嗎?

    撰文/編輯部

    圖片來源/freepik

    怎樣才算是胎位不正?

    如果在懷孕初期,寶寶出現臀部向下的姿勢,媽媽們可以先不用太擔心,因為懷孕28週前胎位會隨時變化,這時寶寶身體還很小,所以胎兒會在羊水中漂浮,但到了28至30週時,胎兒長大了,慢慢會停在固定的位置,這個階段就可以透過寶寶的姿勢,判斷有沒有胎位不正的狀況。如果寶寶仍處於臀位,媽媽感覺到肋骨下方不舒服,並伴隨著呼吸困難,可能是因為寶寶的頭部擠壓橫膈膜,甚至也會感覺到膀胱突然被踢了幾下。

    胎位外轉術

    在分娩前仍然有機會將寶寶的胎位調正。醫生會以手動方式,協助調整寶寶胎位,這個方法叫做「胎位外轉術」。醫生會用手在媽媽肚皮外順着寶寶的姿勢,將寶寶的頭往下推擠,矯正胎兒姿勢。雖然不是侵入式矯正,但過程也需要一定力道,可能會造成胎盤早期剝離、臍帶繞頸、破羊水等風險,而且成功率落差非常大,所以愈來愈少醫生使用這個技術。

    媽媽可以試試這樣做

    除了醫學手法,媽媽平常也可以嘗試做「膝胸臥式」,幫助改善胎位不正。媽媽在地上呈跪姿,雙手伸直,上半身往前趴在地上,每次做5分鐘。如果感到胸悶或呼吸不適就先休息。另外,中醫療法也是一個可能有助改善胎位不正的方法。

    剖腹生產 vs 自然產

    多數情況之下,醫生會採取剖腹生產。但醫生仍然可能答應讓媽媽自然生產,但必須符合某些條件,以免媽媽和寶寶有健康風險。使用剖腹產的話,大多情況能更保證寶寶的健康,媽媽也可以有時間計劃寶寶出生的那一刻。剖腹產讓生產過程變得直截了當和更輕鬆。在決定之前,媽媽應該與醫生討論剖腹產和自然產的利弊,評估哪個方式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