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媽媽發起網上倡議 應禁止幼兒使用智慧型手機

    該不該讓孩子有智慧型手機,應不應禁止孩子使用社交媒體都是當代父母的教養挑戰。生於科技社會的孩子,又可以如何避免沉浸科技之中,失去有價值的童年?

    撰文/編輯部

    圖片來源/freepik

    家長發起禁止幼兒使用手機

    面對兒童使用智慧型手機以及孩子上中學時配備智慧型手機的「常態」而擔憂,兩位英國家長Clare Fernyhough 和 Daisy Greenwell 創立WhatsApp 群組「Smartphone Free Childhood」,目標是倡議14歲以上才給智慧型手機,16歲以上才可使用社群媒體,並且,與學校攜手讓智慧型手機淡出中小學校園。隨着人們對網路安全和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擔憂日益增加,一夕之間吸引了4000 多名家長加入這個致力於禁止幼兒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組織。

    Clare 和Daisy的孩子都是大約7-9歲,她們都感到非常恐懼和擔心,孩子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現在似乎已成為常態。Ofcom 研究發現,91% 的英國兒童在 11 歲時擁有智慧型手機,44% 的兒童在 9 歲時擁有智慧型手機。

    孩子未準備好接觸的世界

    Fernyhough說,智慧型手機讓孩子們接觸到一個「他們還沒有準備好的世界」,因為他們可以接觸色情內容,以及有關自殘和自殺的內容,可能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而且她認為孩子在那個年齡不需要智慧型手機,普通功能的手機已經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她認為,孩子需要一個適合他們的童年,專注於學習,享受現實世界,而不是一生都在滑手機。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紐約大學教授Jonathan Haidt在Podcast節目《Good Insight with Dr. Becky》受訪時指出,他2歲的兒子拿着 iPhone 玩了幾天就已經玩得出神入化了,家長都對手機裡的那個網路世界充滿驚嘆,希望可以利用網路可以拓闊孩子的學習界限,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知識。近幾年爸媽們開始興起買平板,然後幫孩子們開始註冊社群帳號。但是智慧型手機後來反而造成孩子社交倒退、睡眠不足、注意力碎片化的問題,影響心理健康,成為教學和教養日常的挑戰,三年的疫情更是助長了更少的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

    手機讓孩子不懂得「玩」

    Haidt更指出智慧型手機讓孩子不懂得「玩」。他解釋,最棒的遊戲是一群不同年齡的小孩,在戶外一起玩,他們自己決定想要玩什麼,甚至自己發明遊戲規則,自己為自己提出挑戰,即使可能會有一點危險性。他指出,害怕可以讓人覺得興奮,孩子害怕但是依然會被吸引,因為克服害怕後會有快感,可以建立自信。他分享,孩子們在玩的電動,在遊戲中的確會做很多刺激的事情,高空跳傘、打鬥、槍殺、追逐……但是那些都是虛擬角色在經歷的事,而不是孩子自身,不會讓玩家「真的」害怕,最大的感受都只是覺得好玩。

    社交媒體與心理健康

    那麼,社交網站是否會增加孩子患上心理疾病的機會?美國心理學家Candice L. Odgers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指出,根據現時72個國家完成的調查分析,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足以支持社交媒體與心理疾病的直接關係,因為心理疾病的成因錯綜複雜,兩者之間的關係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她舉例,不只社交帖子,還有網絡直播、煽情的新聞內容、誇張吸睛的標題跑馬燈,其實也有可能造成長期的身心健康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