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延遲滿足 提升孩子的忍耐力

相信很多父母也聽過「棉花糖實驗」,是史丹福大學Walter Mischel博士對史丹福大學的附屬幼稚園裡超過550名孩子進行的實驗。在實驗當中,孩子先得到一粒棉花糖。如果孩子願意先不吃那粒棉花糖,等待一段指定時間後,就可以獲得多一粒棉花糖。實驗研究發現,懂得忍耐的孩子,長大後各方面都發展得更好,這說明了孩子能延遲奬勵的重要性。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忍耐,而是需要經過不斷的鍛煉來建立良好的自控能力。如果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反而對孩子不好,能讓孩子學習適當地忍耐,更有利於日後身心發展。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古景發(心理學家- 教育心理學/曙光兒童發展中心)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幼幼版(2-3歲)《父母手冊》

學習忍耐的好處

  • 提升自控能力

孩子學習忍耐,必須懂得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家長在應對孩子非即時處理的要求時,可以讓孩子延遲滿足,知道父母處理事情分先後次序,不要令孩子認為有要求就能立即滿足。孩子從日常生活開始學習忍耐,久而久之,就能養成等待的習慣,自控能力亦會日漸增加。當孩子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不但更容易融入團體生活,對將來各方面的發展都有益處。

  • 學習體諒別人

如果爸媽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因而大吵大鬧,失去理性,父母又因此而滿足他的要求時,孩子便學會用哭鬧的方法來解決所有事情。相反,孩子若能夠先理解父母的情況,繼而選擇去忍耐,漸漸就能學習去體諒別人。因此,家長在訓練孩子忍耐的時候,可以向孩子說明原因,並加以引導他先體諒別人,從而選擇去忍耐。

Q每次不順著孩子的心,他就會發脾氣,可以怎樣解決?

A千萬不要因孩子吵鬧而妥協。

假如孩子哭鬧,家長就妥協,會促使孩子變本加厲,最後到一個沒法解決的地步。孩子吵鬧時,家長可以先給孩子一些時間冷靜,待他冷靜下來後,再以平靜的語氣詢問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家長亦可以問一問孩子覺得發脾氣有作用嗎?給予孩子思考的時間再引導,給孩子改善的機會。

如何提升孩子的忍耐力?

  1. 說明等一等的理由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要等待的原因,讓他理解處理事情有先後次序及輕重的分別,例如:「我要先煮完飯才能陪你玩,不然晚上就要肚餓了。」、「我先幫弟弟換衣服,再幫你拿玩具好嗎?否則弟弟很容易會生病。」讓孩子理解需要他忍耐的原因,從而願意去等待。

  1. 給予孩子建議

當家長需要孩子等待時,可以建議孩子這段時間做甚麼事情,例如:「媽媽要先洗衣服,不如你一邊玩積木,一邊等我吧!」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孩子喜歡的活動,更能分散他的注意力。

  1. 把等一等「具體化」

當孩子有要求,但家長正在忙碌時,假如只對他說「等一等」,但並沒有具體地說要等的時間,孩子會覺得遙遙無期而繼續吵鬧。因此,家長在讓孩子等一等的時候,可以說明他需要等到甚麼時候,例如:「我掃地後就可以跟你一起玩了。」讓孩子知道只要等到媽媽掃完地後就可以了,提升孩子願意忍耐的機率。

  1. 不要吝嗇對孩子的稱讚

如果需要孩子較長時間地等待,家長可以不時跟孩子說話,並稱讚他的忍耐力,來紓緩孩子難耐的情緒。孩子乖乖等待後,家長可以先稱讚孩子,並告訴他:「因為你懂得忍耐,所以媽媽才可以進行清潔,現在家裡變得很乾淨了!」讓孩子認知到適當的忍耐也是對別人的幫助,令孩子下次也願意忍耐。

  1. 父母做好榜樣

家長想提升孩子的忍耐力,可以先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當一個有耐性的榜樣。例如:到餐廳吃飯時,餐點一直沒有來,不斷催促忙碌的侍應;在等待升降機時,多次心急地按升降機按鈕;父母對話時,彼此沒有耐心地聽對方說話等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及忍耐的能力。因此,家長可以由自身出發,從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習忍耐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