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態度,不但能有效對抗抑鬱,亦可以提高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爸媽不能總是伴著孩子,若希望孩子能有快樂且暢通無阻的人生,比起智力的開發,從小培養樂觀的態度可說是終生受用,這才算是「贏在起跑線」!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程衞強(香港兒童綜合發展中心 註冊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幼幼版(2-3歲)《父母手冊》
我們常常將「樂觀」掛在口邊,究竟甚麼是樂觀呢?樂觀是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思想態度。遇上任何事情,每人都會有自己一套詮釋的慣性。而面對事情時多數往正面的、美好的方向解釋,這種態度會稱之為樂觀。但有樂觀的人同時,亦存在著悲觀的人,會偏向負面地解釋事情。
樂觀 VS 悲觀
心理學家沙尼文博士認為樂觀與悲觀的人面對同一件事情時,會有極端性的差別。樂觀的人遇上不如意的事,會認為是暫時性,很快雨過天晴,而且一件事失敗不代表每樣事情都一樣,敗因也不一定是自己。相反,悲觀的人會認為惡運常在,或會假定其他事情都一樣,甚至可能會不斷自責。
當樂觀的人遇上如意的事,會有積極正面的想法,例如下一次也會成功、其他事情都是美好的、成功是因為自己的努力付出等等。然而,悲觀的人則會認為發生好事只是一時的幸運,或是想著其他事情一定不美好,也可能認為好事只是僥倖得到別人的幫助。
勇於挑戰的孩子
同樣,樂觀的孩子除了能從挫折中恢復得較快外,還對人生充滿著希望,他們勇於接受新挑戰,而且能把成功的經驗化作自信,將快樂的回憶變為動力。舉例說孩子學中文字詞,即使是較難的詞語,樂觀的孩子會較樂意地嘗試,可能四次認不出來才有點氣餒,不會輕易說放棄,而且學會後,會希望學到更多詞彙;相反,悲觀的孩子可能兩次認不出字詞便退縮,容易學會一、兩個詞語後,便沒有下一步的念頭。
如何給孩子製造正能量?
情緒的感染力
孩子的情緒極度容易受周遭的人所感染,別人開心笑著時,他們會跟著笑;別人傷心哭時,他們會跟著哭。所以想孩子樂觀,爸媽必先擁有愉快的心境,透過增加親子間的互動,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快樂情緒。笑聲的感染性極高,經常在孩子面前保持笑容,能有效傳遞「快樂」給孩子。
另外,擁抱是表達愛意的最佳渠道。擁抱除了能減輕沮喪,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愛」,「愛」是心靈的最大資本,能大大加強抗壓能力和擊退負面情緒的能力。
自由選擇的權利
自由是快樂的泉源之一。自由地做喜愛的事情,慢慢地累積快樂的經驗,孩子能認識到人生中各種形式的「快樂」。日後有不愉快的遭遇,孩子亦擁有大量正面的回憶作動力。自由地選擇更可以增強孩子自信心。透過作出正確選擇而帶來快樂的結果,孩子能嘗到成功的滋味,化成日後挑戰新事物時所需的信心及勇氣,亦可避免孩子遇上挫敗時自我責備的機會。
逆境下的正能量
逆境下最能表現樂觀的作用,對於孩子的逆境,家長的正面態度是一大關鍵。在小孩子未懂得看待逆境時,必需依靠來自家長的引導及鼓勵,盡量讓孩子感受快樂十分重要。一旦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必須清楚告知他們「負面的事情並非永久,而且是個別事件而已」。遇到挫折,更應由家長讓孩子了解,一次的失敗不用感到氣餒,應勇敢繼續嘗試,同時接受孩子的挫敗感,以及保護其自尊心,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先讚賞孩子努力的過程,然後一起討論下次能做得更好的辦法。總而言之,家長的正面反應就是給予孩子的力量。
生命中的歡樂
生命中存在著眾多歡樂的事情,存在著形形色色的歡樂,年紀尚輕的孩子必然見識不多,家長也難以全部經歷過。爸媽不妨與孩子一同尋找、體驗各種歡樂、愉悅的事情,與孩子一同感受人生中的快樂,並創造愉快的回憶,把得來的種種回憶和正面的情感化作人生的支柱之一,遇到如意的事情時,快樂程度能因此提升或加倍;相反地,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時,以快樂的回憶作後盾,有效抵抗負面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