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敏兒很難搞?我們能做的是陪伴而非改變

    因為旁人的一個眼神、路人的一個舉動、爸媽的一句無心話,就悶悶不樂,甚至因為芝麻綠豆的事而焦慮緊張或大發脾氣,搞得大人都覺得莫名其妙。高敏感的孩子到底在焦慮什麼?

    撰文/編輯部

    關於「高敏感族」

    美國心理學家Dr. Elaine Aron在1996年就提出「高敏感族」這個概念。她提到高敏感族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所影響,像是容易被他人的情緒影響、無法待在過多刺激的地方。另外,高敏感族的五感比一般人更加敏銳,一點不舒服就像被放大了,像是一點點不喜歡的氣味就無法忍受、受不了人多吵雜的地方、不喜歡他人肢體碰觸、皮膚容易紅腫發癢等。而高敏感族常會被外界認為想太多、太脆弱,而承受了無形的壓力,因為社會中,我們比較喜歡樂觀開朗、活潑外向的人。

    高敏感孩子無處不在的焦慮

    高敏感孩子很容易感到焦慮和恐懼,但孩子會有這樣的情緒,並不代表一定有問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某些特定的狀況會感到焦慮和恐懼,是自然的現象。只是,父母必須要觀察孩子究竟擔心的是什麼,是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會害怕的事物?先了解孩子在害怕什麼,比急着幫助孩子擺脫恐懼更重要。

    孩子發展的過程中,如果父母可以事先了解,不同年齡的孩子可能會對哪些事物感到擔憂或恐懼,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擔心,也能適時予以協助,避免錯過黃金時機。

    不同年齡面對的焦慮

    • 1歲前

    剛出生未滿一歲的寶寶,特別容易受到驚嚇,當他們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脅時,如聽到巨響或感覺自己突然往下墜時,基於生存本能,自然會變得敏感,本能地會產生驚嚇反射。到出生六到八個月後,當寶寶與父母親分開時,也會開始感到焦慮不安。因為這時期孩子必須仰賴父母才能生存,看不到父母就會哭鬧一旦父母不在身邊,就會產生「分離焦慮」。一歲左右是分離焦慮的高峰期,通常到了三到五歲左右,孩子的分離焦慮就會慢慢減輕。

    • 1-4

    這時期的孩子,開始學會走路,探索世界,通常會出現怕黑,害怕鬼怪在黑暗中出沒,不敢一個人睡覺,要爸媽在旁邊陪睡。大概要等到上小學左右,就會慢慢好轉。

    • 5-6

    五、六歲的孩子則是特別害怕受到身體上的傷害,擔心會受傷,或怕被壞人綁架,也會怕打雷、閃電、水災等自然現象。之前孩子害怕的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怕黑、怕鬼),到這年紀則是會對真實存在的事物感到害怕(怕受傷、怕自然現象)。

    • 7歲以上

    開始升上小學,便開始會對學業、人際關係等社會期望感到焦慮。孩子會在意課業成績、在朋友間受不受歡迎、運動能力,想比同儕表現更出色,渴望獲得旁人的肯定與讚美,在意旁人如何看待自己,也會很在意外表,這是很正常的。

    簡單來說,隨著年紀不同,讓孩子陷入焦慮和恐懼的事物,也就是讓孩子變得敏感的事物也不盡相同。從攸關生存問題到社交焦慮,從害怕不真實的事物到害怕實際存在的事物。孩子會有這樣的轉變,都屬於正常的發展過程。

    如果孩子是高敏感,他們可以……

    1. 享受自己的高敏感

    孩子可能會因為自己的高敏感而感到困擾或自卑,但其實高敏感的人有獨特的天賦,做事謹慎、細心,擁有豐富情感和想像力,以及高度的同理心,讓他們能對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更有感受,享受大自然,和他人在一起談心的時光。練習愛自己,與自己的高敏感做朋友。

    1. 練習自我照顧,不讓自己受到過度的刺激

    孩子在成長過程也要不斷更了解自己,知道清楚甚麼時候會不舒服,像是對聽覺很敏感,就可能盡量避免人多吵雜的聚會,為自己立下界線或適時喊停,是照顧自己的好方法,以及找到自己感到舒適和平復心情的方法來安頓自己。

    如果孩子是高敏感,家長可以……

    其實,你只需要接住他們的情緒。同理不等於認同,你可以不認同他們有各種奇怪的煩惱,但你可以嘗試同理他。

    同理心有個簡單的公式︰簡述情況+反映情感。例如︰「你今天沒考好,你好像也有點沮喪。」、「今天小明不理你,你好像有點擔心,是不是你做錯了什麼。」

    你不需要幫孩子解決煩惱,很多時候,他們只是需要有人好好聽他們訴說。只要簡單的一句︰「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生氣」、「我都陪著你」,光是這些話,就可能給予了很大的力量。一直陪伴孩子,家長也會有累的時候,你需要先好好照顧自己,再來回應他們。

    我們能做的,不是改變,而是陪伴。你只需要接住他們的情緒,隨著年紀增長,他將會越來越能和自己的高敏感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