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文章 持續高分貝尖叫 對付「高音...

持續高分貝尖叫 對付「高音」有辦法!

父母與寶寶相處時,相信經常遇到寶寶放聲尖叫而感到煩躁不安。其實,寶寶大聲尖叫是為了傳遞信息。當他們發現尖聲叫喊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在表達感受或意圖時,會用盡全身力氣尖叫。如果成功喚起關注,下次叫聲的分貝可能會提高,持續時間會更長。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程衞強(香港兒童綜合發展中心  註冊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寶寶版(1-2歲)《父母手冊》

寶寶尖叫,可能正在傳遞以下訊息:

  • 肚子餓
  • 受傷了
  • 尿片濕透
  • 感到寂寞
  • 疲累想睡覺
  • 情緒煩躁不安
  • 不想被關在圍欄或嬰兒床

尖叫對成長有益嗎?

鍛鍊發音系統

當寶寶發現自己能夠發出這樣奇特的聲音,會感到刺激又有趣,於是樂此不疲地叫喊來測試嗓子,同時透過伸縮聲帶為發音系統打好基礎。

與周遭環境作連繫

尖叫是寶寶對周遭環境作積極回應的表現,讓照顧者了解他們的需要,透過彼此間的互動去建立「親厚」感情。

尖叫「消音」4個小Tips

滿足孩子的需要

寶寶提高嗓門並非故意找父母麻煩。反觀,若父母細心檢視他們的需要,如確保尿片乾爽、有充足休息、吃飽喝足等,以行動滿足他們的訴求,繼而減少他們尖叫的頻率。

除此之外,關切孩子的心理狀況亦十分重要,如心情不好可透過溫柔的撫摸,平復其負面情緒;或身處的環境過分擁擠或悶熱,寶寶受不了便應盡快離開現場。父母可切身處地體會孩子的感受,以減少他們因不適而發出尖叫的機會。

保持在家裡說話的音量

如果寶寶在尖叫,千萬別對他們大聲回應,否則只會令場面更糟糕,亦會間接使子女模仿父母的行為。切記你們並非在比誰的嗓門最大,所以父母的音量應保持如同在家中說話一樣,這樣孩子就不得不安靜下來聆聽,從而轉移其注意力。

從身體語言了解需要

我們應引導孩子利用正確的方法與父母溝通,即使語言未發展的嬰幼兒,其實已懂得利用聲音或手勢等身體語言,透過以上途徑與孩子妥善溝通,可避免他們在外失控尖叫,以致尷尬。

用遊戲輕鬆化解

可在寶寶放聲尖叫時說:「噢,你聽起來像是一頭大獅子,你能像一隻小貓咪嗎?」試用這種輕鬆互動的方式,讓他們安靜下來。此外,也可跟孩子玩小遊戲,比如把手放在耳朵上面,或者跳上跳下等,甚至哼出小曲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給予玩具和零食

在寶寶仍處於平靜時,給他們一些特別的用具或玩意,如把零食放在蓋子能夠旋轉的小碗內,這樣孩子會忙著弄出零食來吃,就顧不上製造聲音;注意千萬不要在孩子尖叫時給予玩具或零食安撫,否則會當成這是換取東西的技倆。父母也可準備有別家裡的新奇玩具,那父母出外辦事時,寶寶專注把玩新玩具而忘記尖叫。

Special Case

無法立刻離開現場……

當帶著孩子外出時,盡量避免前往靜謐、私密的正式場所,當他們發出令人煩擾的尖叫聲,最好抱起寶寶暫時離開現場為妙。如果無法立刻離開,可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想回家,不過再等媽媽一會兒,事情很快就辦好啦!」然後繼續處理跟前的事務,這樣不僅讓寶寶知道你在乎自己的感受,情緒上也稍得到安慰,有助他們日後學習用語言來表達想法。

只是為了獲取想要的東西……

如果一尖叫便馬上給孩子想要的東西,這樣反而縱容他們意圖,相反應跟寶寶協定:「我明白你很想要餅乾,你可以用手指指給我看嗎?」然後待孩子依從指示後才給予餅乾或其他想要的東西。切忌因為孩子大吵大鬧而屈服,因為這樣會令他們認為這樣的方法行得通,之後只會變本加厲。總之,父母想要消除一個不恰當的行為,需要用另一個「可接受的行為」來取替,單單說不要大吵大鬧幾乎是沒有效用的!

總結

對很多父母而言,孩子持續尖叫時,最困難是承受別人的目光。然而孩子的年紀尚幼,無法理解這是滋擾別人的行為,所以在平日的相處,盡量了解孩子尖叫的原因,如果是有所求,就應以「可接受行為」取而代之,同時家長盡量及時關注孩子的需要,免得他們將「行動升級」才能得到注意,而且適時回應能提升寶寶的安全感,也能減少尖叫的情況發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