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發生一位自稱「家長」的男子於幼稚園門外拐帶幼兒的事件,震驚所有父母。其實隨著孩子成長,外出機會增加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他們主要的活動範圍不再局限於家裡,還會出入校園、公園等場所,因此無論去到哪裡,父母都必需牢牢看顧子女的安全,好讓他們每天開心出門,平安回家!
專家審校 / 劉鳳珊(聖雅各福群會 樂寧兒童發展中心項目經理)
外出前
有家長可能認為孩子還小,缺乏理解力,其實日常的家庭教育也可為孩子潛移默化地建立起安全意識,讓大人和小孩都可同享外出的樂趣。
- 提供外出的心理準備
家長與子女外出,大多是上學、探訪親友、外出用膳、玩樂旅行等,無論孩子對這些地點、活動熟悉與否,仍要先通知他們將會前往的目的地及正確表現,為他們作好心理預備以及營造想像的空間,還應提醒孩子要時刻緊隨父母,家長可增加與子女外出的機會,實際學習於不同場合的正確表現。
- 準備所需物品
提早與孩子一同準備所需品也是幫助幼兒建立外出的心理預備,尤其需長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便需要為幼兒預備喜愛的故事書、玩具,準備食物和水,有效在孩子產生鬱悶、焦躁等不安情緒時作安撫用途,避免因為一時無聊而到離開父母的視線範圍,增加發生意外的機會。
- 灌輸安全觀念
家長平日可善用幼兒故事書或教材,教導孩子外出時不可遠離爸爸媽媽;迷路時應留在原地等候爸媽接回,並特別提及不遵守規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這些教材的好處是方便反覆使用,幫助父母加強灌輸和加深孩子的印象,父母不妨以時事新聞舉例作為子女的反面教材,教導有陌生人嘗試與他們接觸時的處理方法,例如避免接受別人的食物、向他人表示不認識陌生人等,以免發生危險。
- 熟知個人資料
當孩子有一定理解能力時,家長可讓孩子慢慢記住父母的名字、聯絡電話以及住址,萬一有需要或被問及時都有能力清晰表達。如這個要求對年紀較小的幼兒有困難,不妨於孩子的八達通卡袋內,放入已寫上父母聯絡方法的卡片,並向孩子明確表示卡片上有個人資料,叮囑與父母走失時方可使用,以備不時之需。
外出後
2-3歲的幼童正值活潑好動的年齡,對周邊事物的好奇心旺盛,走到街上容易因為興奮而東奔西跑;可是孩子只需幾步,即可遠離父母可控制的範圍,繼而發生被拐帶、迷路、甚至交通意外,對此父母又該如何應對?
- 注意在交通工具及路上的安全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家長可於人多擠迫的車廂中抱起小孩並鼓勵一同緊握扶手,避免孩子受到壓迫或混亂間與父母分離。在街上除了注意地面的交通狀況和遵守交通規則,也要緊緊拖著孩子的手;在等候過馬路時,應與馬路保持距離,減少孩子在近馬路範圍玩耍、奔跑等機會,並等待綠燈亮起時才過馬路。
和孩子走在街上,父母可鼓勵孩子觀察路人的各種正、反表現,不時發問問題,如:「紅燈時過馬路是安全還是危險?」除了讓孩子思考及觀察,還可集中他的注意力,不會隨意走開。
- 防止走失
防止孩童與家長走失,最好的方法是盡量與孩子保持視線、且觸手可及的範圍和距離,哪怕是短短數分數秒,也應避免讓孩子獨自留在座駕,或交由不熟悉的人託管。萬一與孩子走失,父母應分頭行事,一方到處尋找子女的蹤影,同時到附近的服務處求助及廣播,另一方宜在原地守候,增加找回孩子的機率。
- 提高警覺
陌生人可能會以友善的態度或者假裝認識父母來降低孩子的警覺心,繼而拐騙孩子,因此家長在街道上盡量別連名帶姓直呼子女,避免犯罪者得知後能以此作為犯罪理據,增加了子女的人生風險。陪同子女外出時,家長應提高警覺,讓罪犯遠離身旁,保障孩子出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