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慢性兒童疾病 中醫治療哮喘方法

    哮喘是小兒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平均每10個兒童就有1個正受哮喘病困擾。《醫學正傳.哮喘》:「哮以聲響言,喘以氣息言。」其中哮症表現為發作性痰鳴氣促,發作時以喉間痰鳴、胸悶氣促為特徵;而喘症以呼吸困難、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卧為特徵。因哮必兼喘,兩者常同時出現,故併稱哮喘。

    撰文︰湯靄晴註冊中醫師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

    病機是痰飲内伏於肺

    小兒哮喘的病機是素有痰飲内伏於肺,受六淫外邪或飲食不節等誘因觸發,致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痰氣相搏,壅塞氣道,肺氣升降不利,而見胸憋脹悶、氣息喘促、喉中哮吼痰鳴等症狀。其内因責之於肺内伏痰,與肺、脾、腎功能失調有關。肺為水之上源,主通調水道,若肺虛受邪,則肺失宣肅,津液不化,凝聚成痰;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不運,易聚濕成痰,上貯於肺,故又稱「生痰之源」;腎為水之下源,若先天不足,腎陽虛衰,水氣不化,可上泛為痰,故又稱「生痰之本」。

    嗜食酸甜鹹膩也誘發哮喘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生理上有肺脾腎常不足的特點,故較易發病。其外因以外感六淫為主,因冬春寒溫驟變,風寒、風熱等六淫外邪乘虛入侵,首犯肺衞,引動肺内伏痰,致痰阻氣道而發病。此外,嗜食酸甜鹹膩、魚腥發物,或接觸塵蟎、花粉、絨毛、油漆等異氣也可誘發哮喘。

    治療分發作期及緩解期

    小兒哮喘在治療上可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並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為治療原則。哮喘發作期以邪實為主,往往驟然起病,受個人體質、誘發因素的差異影響,又可發展為寒喘、熱喘兩種類型。寒喘多兼見惡風寒、咯痰稀白、手足不溫等,治宜溫肺化痰定喘,常用中藥有麻黃、紫蘇子、紫菀等;熱喘兼見面紅、口渴、咯痰黃稠、大便乾結等,治宜清肺化痰定喘,常用中藥有桑白皮、苦杏仁、白果仁等。元代醫家朱丹溪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臨床上小兒哮喘多為熱喘。而哮喘緩解期以正虛為主,治宜補肺固表,扶脾益腎,從根本上解決肺内伏痰,以達到減少發病的長期療效,常用中藥有黃芪、山藥、茯苓、陳皮、核桃仁等。

    注意家庭調護

    家長應注意哮喘患兒的家庭調護:保持居室空氣流通;注意床褥被鋪潔淨,減少塵蟎;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以五榖及五畜(如:白米、小麥、大豆、豬、雞、牛等)為佳,忌食生冷、海魚、肥膩甘甜、辛辣煎炸;鼓勵患兒於緩解期進行適量運動。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臨床情況可更為複雜,必要時重症患者需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進行任何食療前應先咨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