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閲讀興趣  啟發孩子天賦潛能

書本是他人累積經驗創作出來的讀物,是人類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雖然嬰兒時期寶寶對文字一無所知,更莫論圖書為何物;不過,有不少家長還是會在寶寶的「玩具清單」中加入玩具書,利用內裡生動的圖畫、有趣的發聲,以及立體的零件來建立他的閲讀習慣。可事實上,教導孩子先不要把圖書撕咬,再學習閱讀的正確方法,接著奠定文字基礎打好學習根基,才是父母最需要花心思實行的事情。

專家審校 / 劉鳳珊 ( 聖雅各福群會 樂寧兒童發展中心 項目經理)

 

早期閱讀好處多

「書中自有黃金屋」,為家中孩子培養早期閱讀,不僅能獲取知識,過程中更可刺激思維,從而協助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培養氣質,有著百利而無一害的正面影響。

  1. 具啟蒙作用

與嬰兒時期以圖畫為主,甚至只有圖,沒有字的讀物相比,幼兒時期的書本大有不同。按2-3歲的幼兒言語發展需要,為其而設的書本偏向以日常生活細節為主題,加入適當的字句與相關的插圖,有助他認識身邊的人和事,培養自理及表達能力,是幫助孩子腦部成長的重要啟蒙工具。

  1. 加強親子接觸

幼兒時期的小孩認識的字詞不多,需要父母在旁陪伴閱讀,為故事作出解說。聆聽故事時,敏銳的孩子在腦海中總會出現百萬個為甚麼,這些都成為了加強親子關係的契機,在說故事和解答孩子疑問的過程中,往往能讓家長領略與幼兒的相處之道,獲得寶貴的親子時光,培養出耐性;親子健康的交流還可使孩子有更好的心理發展。

  1. 增進語言發展及文字認知

閱讀的習慣能訓練幼兒的理解能力。親子閱讀時,孩子可掌握說話技巧及語言的趣味性,父母生動的演說會使孩子樂於張開嘴巴發問、擬聲甚至參與到演說當中。書本上的文字更能協助幼兒深入認識文字,例如字型、字義、字音或書寫方向等。

  1. 發掘並培養興趣

隨著生活經歷增加,2-3歲的幼兒漸漸會發展出個人興趣,此時家長可透過一些主題性書籍,讓孩子認識更多事物,例如動植物、樂器、運動等,了解他的個性和特質同時,亦能協助發掘出其興趣並鼓勵發展。從書本中獲得清晰的學習目標,孩子會更自發地接觸相關書籍,培養閱讀興趣。

認識幼兒的閱讀行為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故透過觀察和模仿父母日常的閱讀行為,會逐漸意識到甚麼是閱讀及有能力作出正確的閱讀動作。家長會發現孩子懂得在正確的時候幫忙翻頁、以正確的方向及手勢扶著圖書、清楚書本有封面和封底等,此時不要低估孩子的閱讀能力,把握機會嘗試購買字數較多的書本讓他挑戰閱讀。初時,孩子或會對篇幅較大的文字感到陌生,但在父母多次解說後,會意識自己所聽到的精彩故事內容是源於書上的文字,驅使他主動認識當中的字句,內容因而會記入腦海內,並在父母的解說出現遺漏時作出指正及補充,踏出學習文字的第一步,作好學前準備。

挑選圖書的注意事項

為子女揀選圖書時,切忌抱著望子成龍的心態,選擇文字過多的書本,並強行要求孩子學認字,這樣一來他會失去閱讀的樂趣和動力,繼而感受到壓力,甚至會對書本產生恐懼,抗拒閱讀。相反,正確選擇恰當的圖書,能有助孩子多方發展,成功培養閱讀的興趣:

  1. 引起共鳴

由於認知能力逐步發展,此階段的孩子會開始對周邊的人、事、物,甚至自身感到好奇,所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情節會在幼兒界大行其道,如利用學習如廁、刷牙、餐桌禮儀、穿著衣服等生活細節作為故事書的內容,最容易使幼兒產生共鳴感,樂於主動與父母討論內容及從中學習正確的自理習慣,順利幫助孩子建立自我。

  1. 具重複性

在領導孩子閱讀的時候,家長可能會為單一而重複的情節而有感沉悶,可是,對孩子而言,閱讀的趣味性就是建基於「重複」。重複的對白和情節有利孩子預測故事的發展,在習慣聆聽家長的故事演說後,他會開始自發地加入「講故仔」,感受說故事的樂趣,訓練說話技巧;家長也可在這時候把領導閱讀的角色交由子女掌握,後退一步隨他的節奏一起說故事,甚至創作故事,以便增加其自信心。久而久之,家長也有可能會發現閱讀所帶來的意外收穫,例如孩子已學懂把故事中重複的語句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1. 朗朗上口

很多家長或擔憂內容難以理解,而沒有讓孩子閱讀童謠、詩歌,但其實這一類體裁的內容多為精警、戲劇化且具韻律感,即使不明白當中內容,閱讀多次後也會輕易朗朗上口。這時候與孩子多朗讀童謠、詩歌能奠定其語文基礎,有助日後更易於理解中文文法運用,例如韻腳、詞性等。家長對於孩子能否培養閱讀興趣,繼而成為習慣,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而從旁指導伴讀能使書本對幼兒起正面作用;否則,即使書本拿了上手,孩子也未必能真正找到當中的「黃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