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如廁不著急 多給鼓勵與示範

從包尿片到學會上廁所,對孩子而言是邁向成長的一大步。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疑問:孩子甚麼時候可以戒尿片?應該怎樣開始如廁練習呢?進行訓練前,孩子身心都必須作好充足準備,家長切勿強迫進行啊!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陳欣永(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寶寶版(1-2歲)《父母手冊》

孩子具備足夠條件如廁嗎?

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不同,家長需要仔細觀察,確認孩子在各方面都準備好後,才開始如廁訓練。以下從生理、認知、行為三方面,提供爸爸媽媽一個參考準則,若孩子出現這些徵象便可進行如廁訓練:

  • 生理發展

1歲半至3歲是幼兒肛門括約肌的發展時期,如果尿片有2-3小時是保持乾爽的,而且一次的尿量較多,加上大便的時間變得有規律,代表孩子具備足夠的膀胱控制能力。

  • 認知理解

1歲半的孩子大多能夠聽從簡單的指示,理解或說出「尿尿、便便、廁所」等相關詞彙。另外,如孩子能夠感知大小便的感覺,會因為尿片弄髒了而感到不舒服,表示孩子能稍微理解如廁的意思。

  • 行為表現

孩子能到處走動,靈活地蹲下、能夠彎腰穿脫褲子,或是對上廁所或坐便盆感興趣,就代表孩子可以練習如廁步驟所需要的動作。

訓練前的準備工夫

  1. 如廁訓練工具

合適的便盆或廁板:家長可讓孩子選擇喜歡的便盆,並放在熟悉又較易到達的地方。請選擇盆底寬闊平穩、邊緣平滑及高度適中的便盆,讓孩子能夠腳踏實地,保持平衡。男孩用的便盆,前端最好有防濺瀉的圍擋。如選用座廁,便要加上兒童廁板和矮凳,讓孩子可以坐得安穩。

寬鬆和較易脫下的褲子:在日間可考慮讓孩子不包尿片而改穿學習褲或棉質內褲,讓他感受到褲子濕了後不舒服的感覺。

  1. 記錄如廁時間

建議用一至兩星期的時間,在日間先拿掉尿片,換上學習褲或小內褲,記錄孩子每次喝水和小便的時間,這對之後的訓練來說,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1. 引導活動

爸媽或兄姐的正確示範十分重要,不妨讓孩子看見同性的父母、兄姐是如何上廁所的,孩子可從觀察和模仿中會了解到,能夠自己如廁是長大的表現。另外,也可運用相關繪本或遊戲書,幫助孩子建立如廁概念,及解釋不用包尿片的原因。

開始訓練

  1. 推測如廁時間

訓練初期,孩子經常沒有要上廁所的意識,或者顧著玩耍而排尿在褲子內。建議家長根據先前的記錄,推算可能如廁的時間,並提早帶孩子坐便盆。由於孩子尚未習慣坐便盆,故使用時間宜控制在5分鐘內。

  1. 觀察大小便前發出的訊號

如孩子表現出焦躁不安、紅著臉、發出某種聲音或擺出特定動作時,便可以問他是否需要上廁所。若孩子拒絕上廁所,不要強迫他,下次再嘗試問他。

  1. 解釋如廁的程序

讓孩子練習正確的如廁流程:走向便盆à脱下褲子à坐在便盆à排便à拭抹乾淨à穿上褲子à沖廁所à洗手。排便完成後,家長可以先幫他把便盆拿起來,再把排泄物倒進座廁中沖掉。在過程中,家長應該向孩子解釋這是小便和大便應該去的地方。

  1. 給予適當的鼓勵

當孩子成功在便盆裡大小便時,請家長給予他溫馨的鼓勵或獎勵小貼紙,並指告訴他:「你能夠告訴媽媽,你要上廁所。」、「你可以忍到去廁所才尿尿,沒有弄髒褲子,做得好!」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看到了他的努力,同時了解如廁的重要性。

小叮嚀

如廁訓練需時,以順其自然的心情及耐心地引導,能提高成功的機會。若碰到失敗時,請勿責怪孩子或在他面前表現不滿、急躁。如發現孩子的狀況未如預期中順利,或者孩子十分抗拒上廁所,建議先中斷練習,待一段時間後,再評估是否開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