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 ? 中醫安胎有妙法

對已有計劃生育的夫婦來說,懷孕可能已經未必是一件易事,若再有習慣性流產史,則可謂是難上加難。因此,本期文章邀請專業中醫師提供建議,淺談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及預防避免之法。

撰文/註冊中醫師 劉達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一級榮譽),現任職於香港防癆會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心 (南區))

整理/編輯部

甚麽是習慣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中醫稱作「滑胎」,其定義為連續3次以上自然性流產,懷孕後若出現少量陰道下血而無腹痛(胎動不安)或腹痛腹墜伴有少量陰道下血(胎漏),即為「先兆流產」,都應當及早重視。若果及早發現這類問題,得到適當治療,仍可以順利誕下嬰兒。而又有一部分女性流產時是沒有自覺症狀,所以一定要做產檢,如在超聲波下發現胎兒心音消失,即可確診為流產,如一旦發現流產,應及時下胎全母,以免成為瘀血損傷氣血,為下一次懷孕再做好準備。

習慣性流產的成因

西醫學上對流產的成因仍未完全掌握,可以跟免疫系統、荷爾蒙、子宮構造、染色體、生活壓力、抽煙酗酒、肥胖等問題有關。但大抵發生在懷孕初期,因為此時胎兒著床尚未穩定及胚胎成熟度不足,所以民間常流傳一種說法就是「懷孕頭3個月內都不對外公佈,怕小氣」,足證明懷孕初期最易發生流產。

培元固本可提高懷孕機會

中醫學則主要認為以虛為主,腎氣不足,沖任不固,胎乏所繫,或脾失健運,氣血不足,沖任失養,胎失所養而成流產之疾,實為副,嗜食生冷或憂思多愁,痰濁內阻,氣滯血瘀,阻滯沖任,都可以損傷胎兒。一般上,孕前調攝,培元固本,如有痰濁瘀血,則一併處理,待脈絡通暢,元真安和,則可大大提高懷孕機會,治療上需最少調整三個月經周經,所以要耐心治療,但若在此期間已成孕,都不須擔心,可以按固腎安胎之法處理。

如何預防調攝習慣性流產

首先,應該要改善生活習慣,如戒掉煙酒等不良習慣,另外,要盡量多做運動,以促進氣血循環,若果有原發病灶,如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移位等器質性病變,應先及早處理,對於習慣性流產者,兩次懷孕間最好相隔一年,以培元固本,休養生息,好讓下一胎有更好的營養。如期間已懷孕,應繼續尋求中醫協助以安胎。筆者在此引江一葦老先生所列之食療方作推介。

安胎湯飲養陰補血

苧麻根、南瓜蒂、杜仲煲雞湯

材料︰乾苧麻根一兩、南瓜蒂4隻、杜仲五錢、雌雞一隻

先宰雞去毛及腸臟、頭爪。將苧麻根及南瓜蒂杜仲納入雞腹,放入企身有蓋的瓦湯煲內,注入適量的水,以中火煲兩三小時,約得湯液三、四碗,然後加鹽調味,取湯侯用。

可分兩次淨飲湯,每次飲約兩碗。餘湯可貯於暖壺內,保留三、四小時再飲。有病連飲五天為一療程。平常安胎則每月飲一、兩次。

此湯有養陰補血,升提安胎之功。

最後,如有胎漏、胎動不安、滑胎應及早求醫。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各人情況不一,若欲詳細了解,建議諮詢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