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編輯部
撰文/心小姐 – 教育及兒童心理學家 ( misshearthk ,香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及 英國特許教育及兒童心理學家)
希望透過分享工作上的點滴,提升大眾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和精神病的學童的了解及關注
「點樣可以令仔女打少啲機?」肯定是其中一條家長最常問我的問題。今天分享一個相關個案。
就讀高小的Roger在疫情前只會在週末玩電腦,平日能專注於學習和參與課外活動。自新冠疫情爆發後,Roger被困在家,十分苦悶。此外,由於Roger需要在網上上課和做功課,媽媽逼不得已讓他於平日使用電腦。媽媽亦因工作關係,難於規管Roger使用電腦的情況……幾個因素加起來,讓Roger打機的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 現時他每天玩電腦的時間達8小時!
媽媽希望我可以協助Roger把打機時間減少至每天2至3小時。於是,我與Roger進行開放式討論,為他量身訂造了一個「減少打機時間計劃」:
1. 定目標
首先,我問Roger是否認同媽媽建議的目標,因為如果孩子不認同目標,他們的投入和合作度會較低,不利商討過程和結果。
Roger說如果疫情緩和,課外活動恢復的話,媽媽的目標很合理。可是,如果現在要他一下子大幅減少打機時間,他會有點困難,因為在家真的沒事幹。我覺得他的話不無道理,於是我們把媽媽的目標定為「終極目標」,然後加了一個「中期目標」— 兩星期內先把平均打機時間降至每天5小時。
2. 提升內在動機
為了讓Roger有動力改變他的打機行為,我引導他思考「為甚麼」以及「對他有甚麼好處」。很多時候孩子覺得重要的原因和大人不同,所以我們應先聆聽。
果然,Roger想到的原因頗有趣(排名由他覺得最重要開始):保護眼睛> 可以閱讀更多書> 媽媽開心> Roger開心。
3. 想辦法+教技巧
相比「叫」孩子改變,「教」子女如何改變更重要。 由於人往往覺得自己想出來的點子最有效、最值得信服,我便考一考Roger,問:「有咩方法可以減少打機啊?」
Roger沒有讓我失望,他建議:
- (a)在Discord(Roger常用/時興的溝通程式)設定時間提示
- (b)如果他打機超時,希望媽媽可以平靜地提醒他
- (c) 愛閱讀的他想多買或借一些有趣的書籍,以閱讀取代打機
- (d) 搜羅益智的桌上遊戲,每天定時與父母玩一局。
4. 提供外在動機
畢竟Roger是個10歲的孩子,而且有SEN,光憑他的意志未必足夠支撐計劃。因此,我提出訂立獎勵機制。
我問:「你最想要咩獎勵呀?」
Roger想也不想,笑著說: 「Bitcoin(截稿時約值38萬港幣的虛擬貨幣)!」
我啼笑皆非。
Roger接著說:「如果媽媽可以俾一個Bitcoin我,我即刻以後唔打機!」
看到人小鬼大的他,我忍不住笑了出來,同時感嘆外在動機的魔力強大。我嘗試把Roger拉回現實,問:「Bitcoin好貴嫁喎,有沒有第二選擇呀?」
他想了想,認真地說:「毛公仔!」
孩子的心思還真是難猜呀!
協議後製訂合約 定時重溫檢討
在以上傾談的過程中,我和Roger一直把點子有系統地寫在紙上。討論完畢後,我們手中的白紙已變成「Roger減少打機計劃合約」。
我請Roger向媽媽解說整個計劃。除了讓他的記憶更深刻、提高他的自主性,也讓我知道他是否真的了解內容。有需要時,我會加以補充。媽媽聆聽時一直笑著點頭,她很驚訝Roger能想出這些好的點子。我提醒他們回家後把「合約」張貼在當眼處,每天重溫一次。最後,我們3個都在合約上簽了名,約定兩個星期後一起檢討進度。
Roger和媽媽興奮地離開我的房間,說要立刻去搜羅書籍和桌遊。真期待下次面見,看看Roger的進步。
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小貼士
– 與孩子商討上文的4個重點
– 在過程中,家長宜透過問題引導孩子思考,避免直接把我們認為對的方案強加在孩子身上
– 思考如何透過良好行為取代不良行為
– 聆聽、尊重和信任會讓過程及結果更美滿
註:為保障學生的身份,文中的個人資料經過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