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文章 培養孩子專注力 集中精神投...

培養孩子專注力 集中精神投入活動

相信不少家長在教養孩子時,都面對同一個問題:孩子做事不專心!家長總會稱孩子是頑皮、貪玩,但孩子「坐唔定」是與專注力息息相關的。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以下方法,讓孩子可以專心致志地完成活動或課業,提高做事效率。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張家龍  高級註冊職業治療師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成長版(5-6歲)《父母手冊》

 

先做個小測試!

要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最重要的是找出背後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以下的情境,又是否經常發生在孩子身上?

  • 總是坐不住、動個不停
  • 同一件事要大人說很多遍
  • 有時發呆恍神
  • 沒有專心聽別人說話
  • 容易被不相關的其他事吸引
  • 忘記別人交代的任務

 

專注力不足成因

内在因素

1.      年齡限制

由於孩子的大腦尚未發展成熟,年紀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4-6歲孩子一般可以持續13-20分鐘的活動。

 

2.      興趣喜好

若發現孩子常以上廁所、喝水等理由走動,可能是他對這項活動不感興趣或不喜歡了,專心的時間自然下降。

 

3.      情緒起伏

當情緒未能有效紓解時,就會變得比較不專心,例如孩子放學後比較疲累,精神狀態不佳、處於憤怒或焦慮的情緒中。

外在因素

1.    干擾太多

家長因關心孩子,時常在旁邊詢問進度、提出方法或建議,這樣會形成干擾 ,打斷孩子進入專心的狀態。

 

2.    環境刺激

環境中多元的刺激,如電視的聲音、喜歡的玩具、香甜的食物等,會令孩子心不在焉,表現出無法完成或部分完成的狀態。

3.    運動不足

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需要動,孩子在足夠的運動後,通常比較能靜下來進行溫和的活動。


 

專注力UP  4大策略

 

  • 營造專注的環境

家長要思考如何盡量減少孩子身邊的刺激,營造一個安靜無干擾的環境。無論是做功課、閲讀或玩遊戲,一個安靜的環境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基礎,可以讓他身心覺得踏實,全情投入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個環境應遠離嘈雜的人群,鄰近不要有電視、電腦、玩具等不相關的物品,一面孩子被外在的事物吸引而分散專注力。

 

  • 不要去打斷孩子

家長特別容易在孩子做一件安靜事情的時候,忍不住介入提供意見,或是為他倒水、遞上水果,這些都是打斷孩子專注力的表現。當孩子沒有要求家長幫忙時,家長千萬不要擾亂孩子,而是充分給孩子機會行使自己的權力,決定做甚麼、做多長時間、怎樣玩,這樣他的專注力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護,同時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長的尊重。就算已到了需要離開或暫停的時間,也請先提前告訴孩子,讓他養成在一段時間内專注一件事情的習慣。

 

  • 增加戶外運動量

專注力不足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動得不夠,沒有宣洩過多的動能,綜合現時世界衛生組織及多個國家對幼兒的體能活動指引,香港衛生署建議3-6歲幼兒每天應進行至少1.5小時體能活動,足夠的運動量能輸送更多血液到大腦,幫助孩子保持頭腦清醒,從而提升學習能力、專注力及記憶力。另外,適量的運動能增加背部和腰部肌耐力,讓孩子能坐得住、坐得久,做功課或閲讀時便不會像條蟲一樣趴著,對維持專注有很大的幫助。停的時間,也請先提前告訴孩子,讓他養成在一段時間内專注一件事情的習慣。

 

  • 遊戲訓練

面對專注力較低的孩子,家長不妨試從專注力訓練遊戲入手,讓孩子在開心的氣氛中提升專注力及學習成效。

  1. 挑豆遊戲:先準備紅豆、黃豆、綠豆,倒在大碗裡混和好,以及3個小碗。請孩子用手逐粒將紅豆挑出,第二碗是綠豆,接著是黃豆。也可以提高難度,指定孩子把紅豆放在綠色碗、黃豆放在紅色碗。

 

2. 迷宮遊戲:請孩子在指定時間内(3-5分鐘)完成簡單的迷宮圖,剛開始可以用手指玩一次,然後用筆走出迷宮。待有初步成果後,再提升迷宮的難度。

3. 聆聽版Bingo:在Bingo紙上寫上不同動物名稱,其中5個是狗。家長可以一邊播放純音樂,一邊讀出動物名稱。當讀到「狗」時,孩子就要拍一下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