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文章 提高孩子耐挫力  面對困難...

提高孩子耐挫力  面對困難不玻璃心

家長可能經常面對這種情況: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放棄,例如當拼圖拼不好、積木突然倒下、甚至吃飯時抓不住匙羹,都會讓孩子情緒挫敗,因而上演大哭大鬧的情節。對於3-4歲的孩子來說,耐挫力是一項關鍵的品質,隨著年紀的增長,遇到挫折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如果家長能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心理質素和應對困難的能力,這可增加他接受挑戰的信心,擁有穩定的情緒和人際關係。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程衞強  註冊心理學家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快樂版(3-4歲)《父母手冊》

 

 

玻璃心 VS 高耐挫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碰到困難和挑戰。無論學走路、學說話、學不同的技能,甚至是人際關係的領域如認識新朋友、處理跟朋友的關係等等。在不同的方面,孩子都有可能遭受挫折,需要建立面對挑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玻璃心的孩子

玻璃心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不穩定情緒,他可能會感到沮喪、恐懼、極度受挫或是憤怒。失敗對他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可能導致情緒崩潰、自尊心受損甚至退縮。這種心態可能使他在學習和成長上感到不安,缺乏自信心和積極性。

 

  • 高耐挫力的孩子

擁有耐挫力的孩子則傾向積極面對挑戰。他能夠較好地控制情緒,更具自信心和自主性。耐挫力不僅讓他更好地應對困難,還能夠在失敗中找到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這種心態有助於塑造積極的自我形象,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挫折後重新振作。

 

如何培養高耐挫力的孩子?

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導者和榜樣,對孩子展現出耐心、鼓勵和支持的態度,都會影響著他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不妨採取以下幾個策略,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從而培養他的堅韌性,學會在失敗中獲得成長。

 

家長不妨這樣做!

  1. 嘗試強化過程的重要性

家長可以透過具體的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嘗試及努力。例如:「剛才我見到你勇敢嘗試,爸爸覺得很開心,你覺得怎樣了?」同時,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可以與孩子一同嘗試,讓他感到「同行感」。

 

  1. 要樂觀地看待失敗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示範積極樂觀的態度,幫助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不同角度。或者失敗也沒有關係的態度,讓孩子了解,有些問題可能暫時無法解決,但失敗不一定是個人不足,而是一種學習的機會。

 

  1. 陪伴孩子共度挫折

當孩子受挫時,需要父母提供支持和理解,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當孩子面對重大挫折時,不妨給予孩子空間和時間,讓他能夠療傷、反思並重新振作。

 

家長千萬不要這樣!

  1. 不要跟別人比較

有些家長喜歡用激將法,以為跟孩子說「別人都做得到,你為甚麼不可以」,會令孩子變得有上進心。這種說法卻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對挫敗很敏感的孩子來說,會令他變得逃避,無法面對挫折和挑戰。

 

  1. 不要只一味地鼓勵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若只是在旁邊替他加油:「再試試啊!」希望可以鼓勵孩子,但未必能幫助孩子掌握成功的關鍵。若只顧著稱讚或鼓勵孩子,這也會給孩子内心造成壓力,對於突破困境沒有任何幫助。應該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知道難過是正常的。

 

  1. 不要給予過高期待

給予合理的期待能激勵孩子,但過高的期待會讓孩子感到壓力,覺得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應該依照孩子的能力發展,基於適當期待,讓他又成長的空間。

 

總結

高耐挫力的孩子通常成長在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中,在逆境或困難時能獲得足夠的支持和幫助。克服挫折並非一項可被直接傳授的技能,但學會如何面對挫折所帶來的痛苦,卻是可以教導的。陪伴孩子共同經歷、共同承擔逆境,才能讓他堅強和勇敢地面對挑戰。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