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文章 瞭解身心發展情況  讓寶寶...

瞭解身心發展情況  讓寶寶健康成長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指出,0-2歲的幼兒正處於第一階段的「感覺運動期」。故此,這時期的孩子富有強烈的好奇心,會依靠感覺來獲取經驗,由最初無意識的肢體動作,到漸漸出現一些簡單而又目的性的行為;同時他們會對成人進行觀察和模仿,於是會有牙牙學語的表現。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劉鳳珊  項目經理  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中心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寶寶版(1-2歲)《父母手冊》

 

 

0-2歲幼兒的發展特徵

 

0-1

1-2

 

 

 

生理及肌肉發展

頸部逐漸有力,腰背肌肉發展亦漸趨成熟,可以抬起頭部,並懂得在床上自行翻身;見到想要的物件時,會試著把手伸向目標,並懂得推開眼前的障礙物。若成功取得物件,會用掌心握緊;有意識想要站立,能扶著家具自行站起來,或已可以獨自站立數秒。

雙腳迅速發育增長,可穩健地行走及上下跳動,開始試用單腳發力(如模仿踢球動作),能保持蹲的姿態約30秒;走路期間懂得彎腰拾起地上的物件;手部的動作也漸見靈活,可以控制手指拾取及拜訪積木(體積約2cm3),懂得將物件疊高。

智力及語言發展

目光懂得跟隨物件移動,若物件忽然從眼前消失,會嘗試去尋找,聽到別人喊自己的名字時會有反應,聽到其他聲響時,能準確地辨別方位,並將頭部轉向聲源;能發出笑聲及尖叫聲,會模仿成人說話,開始有意識地想要透過發聲來與人溝通。

認知能力增加,能指出身體的幾個重要器官,知道一些常見物件的名稱(如鞋襪),以及其相關功能;懂得按照物件的大小、形狀、顏色等進行分類,能將物件排列及組合;能聽明白基本的指令;由「單字期」進入「雙詞期」,兩歲的孩子一般懂得50個詞彙。

社交及情緒發展

逐漸察覺周遭事物的存在,例如會注意到其他的孩子;能隨著身邊環境的變化而給予不同的情緒反應,如看見熟悉的臉孔和物件時會微笑,見到陌生人接近會哭鬧等;喜歡與人嬉戲,尤其愛玩「躲臉遊戲」,當成人把遮著的臉再露出來時會發笑。

開始跟其他小朋友有互動往來,但由於此時期的幼兒比較自我中心,故小伙伴之間常常會爭玩具;愛玩「假想遊戲」(如煮飯仔),初時多以自己為對象,漸漸就會牽扯身邊的承認或玩偶(如幫公仔裝扮);開始出現複雜多樣的情感,如嫉妒、害羞、畏懼等。

 

必須正視的家居安全問題

0-2歲的幼兒開始學習表達情緒及與人溝通,在認知、語言、社交等方面的能力都有顯著提升,又因身體的大小肌肉正處於迅速發展的時期,幼兒會不斷透過手腳的伸展和運動以接觸外界事物。此階段的幼兒好奇心特別旺盛,卻又欠缺危機意識,一個不小心,隨時會引發家居意外,後果可大可小!因此家居安全問題絕對不容忽視。要確保幼兒有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家長應該留意以下幾點。

 

  • 注意家中的潛在危險

幼兒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故父母必須做好把關工作。許多家居意外的發生,都是由於父母獨留幼兒在家所引致,因此家長若有要事外出,應請鄰居幫忙看管,或使用社署的暫託幼兒服務。此外,為避免幼兒跌傷,家長應在露台及窗戶設置圍欄和窗花;家長亦可在房間加設門墊,以頂住門隙,防止孩子夾傷。

 

  • 選購認可的嬰幼兒玩具

家長為孩子購買玩具時,應注意產品是否貼有「商品安全標章」。安全玩具的重金屬濃度如鉛、砷、鋇等符合標準限制,能減低孩子中毒的風險。同時家長應詳閱包裝上的標示和商品說明書,留意產品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以及裡頭是否附有小零件或容易鬆脫的組件如磁鐵、彈簧、繩索,避免孩子因誤吞異物而早場氣管哽塞。

 

  • 準備居家醫藥箱

成長時期,跌跌碰碰是正常不過的事,孩子難免會受點皮外傷,父母對此毋須過分擔心,可以在家裡預備醫藥箱,方柏霓自行護理一些表淺的傷口。醫藥箱裡應備有以下幾類物品:其一,用作清潔和消毒的藥用品,如生理鹽水、消毒酒精、棉花棒;其二,包覆和保護傷口的敷料,如紗布、綳帶;其三,處理傷口時所需的工具,如無菌手套、小剪刀、鑷子。當然,如果傷口過深,還是建議家長帶孩子去看看醫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