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孩子人見人愛 學會以禮待人

孩子上學後漸漸會發現,在外時跟家裡可大大不同,老師、小朋友、其他人跟家人的相處方式並不一樣。在家裡孩子只需用一個眼神或者光是用手做個手勢,家人就能明白他需要甚麼,更甚的只要命令一下傭人姐姐就會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然而許多家人能夠包容的事,到了外面「別人」都未必會包容,這樣的落差容易令孩子感到挫折和困擾,進而影響到他的社交發展和自信心呢!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劉靜儀  高級特殊學前教育導師 領思兒童發展中心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成長版(4-6歲)《父母手冊》

爸爸媽媽要了解,沒有人生來就有「禮貌」的天分,也不像身體動作發展會自己成長,而4-6歲正是孩子的性格可塑期,是培養孩子有禮貌的重要時期,所以家長千萬不能抱著「這種事長大就會了」的心態來處理孩子的禮貌問題,否則孩子未必能體會到禮貌的必要性,把他們養成沒禮貌的壞習慣呢!

幫助孩子練習表情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沒有禮貌,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表情,或者不知道應該怎樣表現,以下兩個方法有助孩子認識不同的表情及學習如何表現出來:

1 ) 利用鏡子來練習臉部表情

讓孩子透過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表情,玩練習表情的遊戲,家長和孩子可以輪流做出不同的表情,問問孩子哪些表情會令他感到愉快,哪些會讓他感到不開心,藉此教導他和別人說話時能適當地微笑,會讓人感到舒服和有禮貌,大家都會因此喜歡和他交朋友,否則別人可能感到不被尊重,而不喜歡和他說話或誤解他要傳達的訊息。

2 ) 製作情緒卡認識不同表情

可以尋找不同表情的圖片、自行拍照或繪畫,製成卡片讓孩子分辨各種情緒,教導孩子在不同場合要表現適當的態度和表情(例如:做錯了事道歉時就要正經一點,不可哈哈大笑)。

三招教出有禮好孩子!

禮貌不教不會、教了才會,不要因為孩子老是教不會,或是覺得幼稚園的老師會教就放棄。的確,在幼稚園中,老師會把禮貌作為其中一個教學目標,不過如果家長能配合教學,在家裡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孩子,那麼孩子學習起來可是事半功倍呢!

1 )「禮貌詞」常掛嘴邊

禮貌對孩子來說可能比較抽象,所以家長可以多用「請」、「謝謝」、「對不起」這三個詞語,讓孩子對於禮貌的執行有一個簡單的理解,例如請孩子幫忙遞東西也要跟孩子說「請」、「謝謝」等禮貌語,如果誤會了孩子時也要向他坦誠地說「對不起」。如此一來,孩子自然會了解甚麼時候應該說「請、謝謝、對不起」,並學習父母的言行,逐漸養成習慣。

2 )從扮演遊戲中學習

可以跟孩子在家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先行演練各種應對的方法,例如「在路上遇到朋友」、「收到禮物」、「讓別人感到生氣」等,讓孩子想想遇到這樣的情況時該怎樣做。角色扮演的好處是孩子能代入對方的感受,更容易明白為甚麼要禮貌待人,而且演繹過後,面對真實的情況也能更冷靜,知道自己該說甚麼。

3)模仿故事 學習有禮

尋找一些關於禮貌的故事,讓孩子對故事的情境和角色產生共鳴,再問問孩子對主角的經歷有甚麼感受,讓孩子試著學習主角如何表現禮貌行為,當孩子能做到有禮貌時,加以稱讚,如果孩子一時忘記了禮貌,也可以用「○○(有禮貌的角色)會怎樣做呢?」來引導他。

教導孩子時請注意……

注意環境影響

4-6歲的小孩很愛模仿別人,無論是同儕還是長輩的行為,只要孩子覺得有趣便會跟著做。父母身教是小孩子學習禮貌最重要的一課,假如發現孩子有模仿成人不禮貌的說話方式,家長可能要留意自己平時說話的語氣,更要立刻糾正孩子的態度。

教導小孩正確的表達意見

孩子有可能是因為性格急躁或是表達方式不好,因而被認為沒有禮貌,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耐性,以及教導他們正確的表達方法,時刻提醒孩子,讓他們明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但是要用適當的方式去表達。

讓孩子承擔責任

有些孩子學會了說禮貌語,但是並不了解當中的涵意,所以如果孩子做錯了,要堅定地告訴他們做錯的地方,讓他們認真地看待這件事。然後,父母可以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例如:碰跌別人的東西後除了要說「對不起」,還應該幫對方撿起來;並不是說了「請」就能搶走別的小孩的玩具,必須先得到對方的同意,這樣孩子才能明白禮貌語的真正意義,而不是為了省卻麻煩或者合理化自己不當行為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