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小孩的3個小訓練   幫助孩子學會「分辨場合」

    對於小小孩來說,在不同場合做恰當的事是一件充滿考驗的事。這不是因為孩子調皮,而是他們還沒辦法有效率的分辨場合。

    孩子個性萬花筒

    每個孩子都個性不一,喜好也不一樣。有些孩子活潑好動,有些孩子則比較安靜、謹慎。個性的不同,遇到同樣的事情,也會有不一樣的反應。例如,在圖書館,對於好動的孩子來說,要他們長時間乖乖安靜坐着很容易覺得無聊;相反,對於喜歡安靜閱讀的孩子來說,便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反而在人多的公園會覺得周圍環境有點熱鬧、吵雜,甚至是一種干擾,引起煩躁的情緒。

     

    從幼兒起導入「分辨場合」概念

    孩子「分辨場合」的能力,亦即是在不同場合能做出對應的行為,要到大約七、八歲時才會發展出來。家長可以在孩子幼兒時開始,慢慢導入不同場合的概念。以下就有3個小訓練:

    1. 練習悄悄話

    有些小朋友天生大嗓門,或者和家人說話時經常很大聲,不知不覺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有些孩子明知道要小聲說話,但就是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音量。與孩子練習講悄悄話,能夠自由控制自己的聲音大小,在安靜的場合就不會不小心騷擾到別人。

    1. 了解別人的不同

    幼兒剛發展自我意識,可能會認為全天下的人都跟自己一樣,未能理解別人的喜好會和自己的不同。所以平常有機會就要讓孩子多觀察他人,了解世界上有些人喜歡熱鬧、有些人喜歡安靜,為了尊重別人的不同,在不同場合時不可以騷擾到別人的喜好。

    1. 適當安排時間

    好動的孩子待在安靜的環境中,通常只能專注三十分鐘左右。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平常能保持安靜多久,如果需要逗留在安靜環境的時間,超過孩子極限,就可能需要在途中安排一些靜態活動,如:填顏色、摺紙、拼圖等,讓孩子可以分散注意力,打發時間,不覺得無聊。或者情況許可的話帶孩子暫時到室外走一走,也是不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