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汗多由虛引起 媽媽們應怎樣進補?

產後汗多包括產後自汗和產後盜汗兩種。產後淋漓汗出,持續不止稱為產後自汗;若果睡眠時出汗,醒時汗止,則稱為產後盜汗。兩者的共通點為產後持續的出汗症狀。若果孕婦產後汗出比平時的為多,特別在進食、活動後或睡眠時明顯,這是因為產後氣血驟然變虛,腠理不密所致,可在數天後自行緩解的話則不視為產後汗多。

整理 / 編輯部

撰文 / 陳駒博士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香港防癆會梁仲清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

產後汗多分氣虛血虛

產後汗多主要由虛引起,生產過程中會消耗孕婦的氣血,氣虛不足的話會造成氣的固攝功能減弱而成出汗,血虛的話會因為虛熱而迫汗外出。若果孕婦素來身體虛弱,加上生產時傷氣耗血,氣虛情況加重,腠理不固,氣虛不能固攝汗液而造成自汗不止。而平時體質為津液或血液的虛少的話,加上生產時出血進一步加重陰血不足的情況,令體內虛熱上升,睡眠時陽氣入駐體內而迫使陰津外出,造成盜汗,當醒來時陽氣外達腠理而充實皮毛所以使出汗停止。

氣虛造成的產後自汗

主要症狀為產後持續的汗多,日間為主,稍作活動則會加劇,怕風怕冷,少氣懶言,面色淡白,身體疲乏等等。中藥治療會以補氣止汗為主,經常用到黃芪、白朮、熟地黃、麥冬及煅牡蠣等中藥來補氣滋陰,固澀止汗。

陰虛造成的產後汗多

主要症狀為睡眠時汗出,醒後即止,嚴重時可以能濕透衣服,面色潮紅,頭暈耳鳴,咽乾口燥,腰痠膝軟,五心煩熱等等。中醫治療會以滋陰藥為主,助以益氣斂汗。經常用到玉竹、石斛、麥冬、山萸肉、浮小麥、糯稻根、太子參等中藥來養陰益氣,生津斂汗。

日常注意事項

臨床上很多孕婦產後都會有不同程度氣虛及陰虛,如果有汗多的症狀亦可能同時出現自汗盜汗,所以治療上一定要按每個個案去作出辨証,找出氣陰兩虛的偏重而調節用藥種類及份量。臨床上需要結會其他症狀及舌象脈象才可以更準確的作出判斷,從而定立治療方案。日常當中可以加強產後營養及適當的鍛煉,以增強體質,可以預防汗多症狀。在出汗之後要注意避風寒,以免感受外邪(感冒)。在食療方面,出現自汗的話可以使用五爪龍、黨參、南棗、山藥加上瘦肉煲湯。而有盜汗情況的話可以使用玉竹、麥冬、沙參、南棗、山藥加上瘦肉煲湯。素食者可以除去瘦肉,而煲湯時間大約1.5至2小時即可。因為體質差異的關係,飲用前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