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懂「對不起」的意義  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犯錯」是各個孩子們的必經之路,每人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家長不需對此感到耿耿於懷,反而需要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懂得為自己的錯誤負上責任,使他們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並避免再犯同類的錯誤。家長也應讓他們明白說「對不起」的意義,教導他們成為一個誠心說「對不起」的好孩子。

整理/編輯部
專家審校/ 李何善韻博士(註冊輔導心理學家,MOTHER DUCK親職及親子輔導中心)
資料來源/ 智養寶「巧虎」教材快樂版(3-4歲)《父母手冊》

為甚麼孩子不肯道歉?

年僅3-4歲的孩子要真正了解道歉是困難的,因為道歉行為是較高的認知發展,而孩子在心理及生理上的發展尚未成熟,他們並不了解為甚麼要道歉。因此,家長若要教導孩子說「對不起」,便要先了解他們不肯道歉的原因。

性格所致

不同的成長環境會培育出孩子不同的性格,加上各人天生的性格有異,假如家長感受到孩子知道犯錯,但仍不肯道歉,可能是由於他們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消化情緒,或是個性的緣故,如較為倔強、愛面子的孩子或會因為怕認錯後丟臉,而拒絕道歉。相反,較為害羞的孩子也有可能不夠勇敢,不敢在多人面前認錯,才不願意說對不起。

害怕被責備

很多時候,孩子或從經驗中知道犯錯後會受到父母或是師長的責罰,而與生俱來的自衛基制,或會使他們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便會想辦法用言辭掩飾。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自我檢視以往面對孩子犯錯時的處理方式,是不是反應太大、甚至不問原因就嚴厲責罰,讓孩子不敢主動認錯道歉。請父母緊記,或許嚴厲的責罰確實能有效地令孩子不再重複犯錯,但這只是出於孩子們害怕,並不是他們真正明白自己的錯誤,對孩子的長遠教育並不健康。

擔心失去大人的疼愛

3-4歲的孩子開始有「自我」的概念,為了獲得爸媽、長輩、朋友的喜愛和稱讚,便會喜歡討好大人,建立良好的形象。當他們在犯錯後,擔心自我形象破壞,大人朋友不再喜歡他,因而不肯認錯,甚至以說謊來保護形象,以圖維護別人對他的疼愛。

不知道已經犯錯

很多時候,年紀尚小的孩子們會因為生活經驗不足,而不知道自己已經犯錯,不明白別人的痛苦是和自己的行為有關。例如,因為貪玩而把新玩具拆開弄壞,或者撞倒、破壞了別人的玩具,都會以為「事不關己」而不願意道歉。

父母教導孩子誠心說「對不起」的小技巧!  

1. 冷靜觀察,作出最適合的判斷

面對孩子犯錯,父母先別急著要他道歉,應冷靜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感受孩子當下的情緒如何,分析到底是不是孩子做錯了。如果孩子在事情上沒有錯,而爸媽勉強他認錯,孩子定會感到委屈,由此對道歉有反抗情緒,以後即使做錯也不願意道歉,或是把道歉作「擋箭牌」。父母也應注意,若孩子正處於憤怒、激動的情緒時,父母應保持冷靜,先安撫他的情緒,再作處理。

2. 教育孩子平等與尊重

當確定孩子真的做錯了,但孩子不肯說對不起,父母應向孩子表示理解他們需要向他人道歉的困難及掙扎,並了解他不願意說的原因,教導他們不論有意或無意的犯錯,只要願意從錯誤中學習,便是負責任的表現。3-4歲的孩子已能進行簡單的思考討論,爸媽可對症下藥,與他討論要道歉的原因,除去認錯的負面顧慮,鼓勵他認錯,並想出如何表示歉意,進一步讓孩子作出補償的行為。例如不小心讓對方受傷,除了口頭道歉,也可以讓他請大人幫忙照顧傷者,或替對方抹眼淚等,學會關心對方,同時也讓他知道所犯的錯會傷害到別人。當他作出道歉後,宜讚賞他道歉的行為,並提醒不要再犯,培養他知錯能改的品德。如果孩子的說話能力仍未完全,父母可先介入,代替孩子向對方說對不起,以身作則,為孩子作出示範。

3. 培養同理心

假如孩子常犯錯後,用對不起堵住別人的嘴巴,之後還是會犯同樣的錯,這可能是他缺乏同理心,或者大人只要他道歉而不向他解釋,以致不知道自己的錯誤會使對方難過,只知道歉能打發了事,避開責罰,所以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可以先讓他明白對方的感受,並以適當的行為來解決跟前的問題,例如打翻了牛奶,可請他用抹布清潔乾淨,使孩子道歉之餘,也學習承擔後果,知道事情對別人的影響,讓他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出發,思考打翻牛奶不單會增加父母的工作量,同時也浪費食物,從而明白那為何是一件不正確的事,自然能誠心道歉,並記住教訓。當然,如果父母犯錯了,也要放下身段承認錯誤,跟孩子致歉,讓孩子明白大人也會犯錯,而道歉則是成熟且不丟臉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