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消腫小貼士 恢復產前至fit狀態

分娩後,不少女士都會發現自己的腿部和臉部變得浮腫。生寶寶前四肢纖瘦,究竟怎樣才能恢復產前最「fit」的狀態?現在就帶大家了解產後水腫的症狀和原因,教媽媽如何透過飲食及運動減少腫脹,齊齊做個魅力媽咪!

監修/婦科醫生 林兆強

產後水腫的原因

美國妊娠協會指,婦女在懷孕期間的血液和體液會增加百分之五十,以支持正在發育的嬰兒。因此,不少媽媽在分娩後會有水腫的情況發生。生理性水腫通常發生在分娩後的一至兩個星期內,待這些血液與體液透過尿液與排汗排出後,配合飲食與調理即可改善。

術後傷口周圍微腫脹

如果孕婦是進行剖腹產手術分娩,傷口周圍有輕微腫脹是非常常見的。手術後,媽媽應該按照醫生的指示保持傷口乾淨衛生。雖然預計傷口會出現輕微腫脹,但亦不應伴有發紅發熱、惡臭等感染情況,而手腳腫脹也不應該伴隨疼痛。如果注意到身體的一側比另一側腫脹,而且伴有疼痛甚至顏色變化,這有可能是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的症狀,請立刻求診。

產後水腫症狀

大部分女性在分娩後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水腫,因此輕度水腫對產婦來說極為常見。產後水腫的主要症狀是體重增加和四肢腫脹。因為皮膚的拉伸,腫脹起來的位置通常看起來會比較亮。

病理性水腫

如果分娩後一段時間水腫仍未消散,就要注意是否患上了產後病理性水腫。常見的病理性水腫病因包括妊娠糖尿病、妊娠毒血症、妊娠腎臟病等。病理性水腫的程度一般較生理性水腫嚴重,除了四肢,肚子、臉部、會陰都可能會出現腫脹,而且不容易消失。

生理性病理性水腫有分別

生理性水腫和病理性水腫有明顯的區分方式,前者多於懷孕末期發生,而後者通常在產檢時就會發現。懷孕初期產檢會檢查孕婦的血壓、血糖和尿中白蛋白是否過高,再觀察孕婦是否有胸悶、氣喘的情況,以斷定孕婦是否患上妊娠疾病。

消除產後腫脹小貼士

1.多喝水

身體有許多方法清除額外的水分,尤其是透過腎臟製造尿液的能力。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為心臟和腎臟注入更多的血液。多喝水有助透過腎臟推動廢物,以保持身體系統的健康和加快產後恢復。

2.避免多鈉飲食

為免水分滯留體內,建議飲食時避免攝取過量的鈉質。除了在家中做飯要減少鹽的添加,亦要注意避免進食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這些食品讓水分滯留在體內不易排出,容易令身體腫脹的程度惡化。

3.運動

一般而言,自然分娩後過幾天就可以下床走動,而剖腹產則需留意傷口的癒合狀況。媽媽可以依照身體情況為自己安排輕度運動,例如散步、瑜珈等,以幫助身體的血液循環。

4.生活習慣

媽媽要注意日常作息,盡量早睡、避免熬夜。衣著方面應該減少穿著影響下半身血液循環的緊身褲。

提提你!

產後水腫雖然屬於分娩後正常的恢復過程,但媽媽的水腫情況若維持長時間而不得緩解,甚至出現局部疼痛,請聯絡醫生作檢查。

分娩後,不少女士都會發現自己的腿部和臉部變得浮腫。生寶寶前四肢纖瘦,究竟怎樣才能恢復產前最「fit」的狀態?現在就帶大家了解產後水腫的症狀和原因,教媽媽如何透過飲食及運動減少腫脹,齊齊做個魅力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