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是鐵律嗎?  人格養成比補習、興趣班重要

常聽到的「贏在起跑線」,真的是鐵律嗎?與其將孩子送到各式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不如教會孩子學習耐心、正向思維、提升 EQ,更能讓孩子贏在終點。

撰文/ 編輯部

 

比起贏在起跑線 更要贏在終點

孩子之間的競爭,令家長都會想寄望孩子提前開前人生的「起跑線」,趕緊把孩子送去學習不同技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琴棋書畫或五花八門的腦力開發,樣樣有齊。學幾樣才藝傍身當然無妨,小朋友亦可以從中摸索出自己有興趣的,然後繼續發展。但如果只是為了讓孩子贏過別人,這只能短暫讓家長放心和滿足虛榮心,家長慢慢便會發現這樣做並不會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反而浪費了許多無謂的金錢、精力和時間,更可怕的是,會排擠掉孩子隨著大腦發育而應該及時給予的正常發展,譬如發展人格、情緒發展和人際關係等。

家長可以怎樣做?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比耐力、適應力、競爭力的馬拉松長跑,別短視的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而忽略了最終的勝利是在終點。家長在孩子的人格發展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常常表現得急進、情緒暴躁,那麼孩子日後便會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家長可以注意一下,平常有沒有發生「EQ急降」的情況呢?

  

耐心等待

家長要耐心等待,給孩子充分的思考時間。大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在問孩子問題時,通常只等一兩秒鐘,如果孩子沒回答,就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們答案,或者是嫌孩子太慢。但是大人提的問題大多是經過長時間學習,累積了很多知識才能夠迅速想出答案,卻期待孩子都能做到相同的是似乎不太合邏輯。觀察自己和孩子相處時,說話是不是很急躁?不妨請孩子提醒你,「媽媽/爸爸慢慢說」、或「爸爸媽媽,請等一下,讓我自己慢慢想/吃飯……

激發創意

當我們和孩子討論問題時,家長可能正在忙,就只回答「對」、「就是這樣」,完結了討論的過程。家長其實可以讓討論持續下去,再多問一些問題,多提出一些看法,激發孩子更多的想法和創意。標準答案往往會限制孩子思考,孩子在不斷的補習和應付考試的情況下,家長可以盡量讓孩子保有創意。

與孩子商量

把每一項興趣班都寫下來,算一算總共佔了孩子多少時間?然後和孩子一起討論,這些課程是否都是必須的?能不能只保留孩子自己最想上的課程,騰出更多的親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