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太多甜食的健康危機 別讓甜食壞了孩子的身體

許多家長常會餅乾、甜品來安撫鬧脾氣的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孩子愛吃甜食的習慣。

吃甜食固然可以讓孩子快速停止哭鬧,但長期下來會讓孩子對糖分產生依賴。許多家長都知道糖吃多了會蛀牙,卻忽略過多的糖分也會增加慢性疾病、兒童肥胖症的風險,影響成長發育,心血管與情緒控管也會出問題,對成長中的孩子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糖分過量到底有多嚴重?

撰文/編輯部

甜食過量3大危機

  1. 降低免疫力,導致身體發炎

有研究發現,吃下甜食之後,會讓免疫球細胞作用減緩甚至暫停運作,必須等到5-6小時後才會回復工作狀態。如果經常吃甜食,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會打亂,容易導致身體發炎,並且過敏會反覆發作。

  1. 對「糖」產生依賴

食用甜食的時候,會讓人產生心情愉悅的感受,同時也會促進大腦中的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會再告訴你:身體需要更多糖,進而產生對甜食的依賴,這是一種負面的獎勵回饋作用。過量進食甜食便會令其掌控大腦多巴胺的分泌,從而令多巴胺操控孩子對甜食的依賴。

  1. 讓血糖波動,影響孩童情緒

當吃下大量的甜食時,血糖會快速上升,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來降低血糖,但是血糖過低又會有生命危險,於是身體就會有自我保護的機制。一旦血糖低於平均值時,腎上腺素就會被釋放出來以穩定血糖,這種血糖忽高忽低的現象會讓孩子顯得容易疲累、緊張、焦慮、易怒。不過,影響血糖的食物並不是只有精製糖,還包括許多因素,例如:食物的精緻度、纖維含量、烹調方式、水果成熟度等。

2歲以下孩子 應完全禁止含糖食物

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呼籲家長禁止讓2歲以下的孩子攝取任何額外添加糖分的食物。所謂額外添加的糖分,主要指的是「精緻糖」。精緻糖的種類繁多,砂糖、冰糖,黑糖、蜂蜜、高果糖糖漿都屬於精緻糖。精緻糖常見於糖果、飲料、餅乾、蛋糕、蜂蜜水等食物中,另外比較少人知道的肉鬆、火腿、肉丸、金桔檸檬等食物也含有精緻糖。要分辨食物是否添加精緻糖,可觀察成分及營養標示是否含有米字邊的「糖」,加工食物成分中的「糖」基本上都是精緻糖。

生活中常見的「隱藏甜食」

  1. 運動飲料

有時到戶外活動或做運動都會準備運動飲料,有不少家長可能認為流汗後喝運動飲料可以補充電解質,但運動飲料多半含有大量的蔗糖告高果糖糖漿,一瓶250cc的運動飲料就含有將近17克的糖分。

  1. 蔬果汁

大家普遍認為蔬果汁含有豐富纖維,比其他的含糖飲料健康,但蔬果汁通常會添加大量的砂糖、蔗糖來提升口感。手搖飲品店賣的果汁也會添加大量蜂蜜和高果糖糖漿,雖然嚐起來有酸味,但糖分比例實際上很高。

果乾、蜜餞:

果乾、蜜餞的製作過程通常會加入高濃度糖水來濃縮甜味,而且原食材愈酸,添加的糖分愈多

  1. 早餐穀物片

玉米穀片、燕麥脆片雖然是由穀物和燕麥製成,但它們的外層通常都會裹上蜂蜜或灑上糖粉增加甜味。

健康吃「醣」 多選用水果、乳製品

有別於米字邊的「糖」,酉字邊的「醣」分子較大,屬於健康的醣分來源,主要常見於五穀雜糧、水果、乳製品等天然食物,平常可以多利用這些食材製作點心給孩子吃。但要注意水果的果糖和精緻糖的果糖其實出於同源,6歲以下的孩子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兩份水果,也不建議用果汁代替水果,以免攝取的過量果糖。

適可而止 吃甜食也會選對時間

但當然不是要家長完全禁止孩子吃甜食,偶爾享受一下也是用以調劑心情的好方法。除了小心進食量,也要留意吃甜食的時間。台灣兒童內分泌科醫生陳菁兒分享,如果在空腹的時候吃甜食,糖分會馬上被吸收,導致血糖升高,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在肚子餓的時候,吃精緻糖影響最大,所以孩子要避免以下2個時間點必須避免攝取過多的精緻糖。

  1. 下午茶(晚餐前的時間)

孩子放學後通常午餐都差不多消化完畢,但又未到晚餐時間,特別容易因為肚餓而吃點心「醫肚」。這樣除了會導致血糖上升、抑制生長激素,以及容易變胖之外,孩子也會吃太多零食而吃不下晚餐,無法均衡地攝取蛋白質和蔬菜等。

  1. 睡前宵夜

孩子在睡前都已大致將晚餐消化完,如果在這時候吃精緻澱粉或飲用含糖飲料會更容易吸收,從而造成高血糖。更重要的是,生長激素的分泌會在晚上10點到半夜2點之間達到最高峰,吃宵夜會令本該上升的生長激素被高血糖影響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