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失敗要趁早 「停、聽、看」學會戰勝挫敗

諺語常教我們「失敗為成功之母」、「勝不驕、敗不餒」,告訴我們不用為一時的失敗而氣餒。我們也總習慣對孩子說「下次再努力」、「繼續加油」,看似正向積極的歷程,卻忽略了「挫折的調適」。

撰文/編輯部

從小便用了錯的方式

從心理師立場來看,成年人也會有經歷挫敗而出現情緒問題,回溯大部分人的童年成長經驗,當他們面對失敗時,都不被允許情緒表達,甚至強迫自己用理性邏輯來說服自己,或是以過度努力的方式去度過當下的困境,導致長大後出現挫折調適的困難。

挫敗令人感到脆弱和無助,是一個允許情緒表達,教導孩子自主的好時機。如何教育孩子把「失敗」當朋友,而非敵人?與孩子一起學習「停、看、聽」心法,幫助孩子一起練習「挫折調適力」。

 

「停」:先沉澱下來,深呼吸

孩子遇上挫折的反應不盡相同,有人可能會很生氣、情緒激動,有人會很沮喪、傷心、哭,有人則會害怕、逃避、放棄,也有人會仍然極度冷靜、若無其事似的。

不管孩子的反應是什麼,都是一個不安的表現,父母很多時第一反應都是急著想要保護孩子或是幫孩子解決問題,但孩子其實自己本身也具有情緒調適能力。加上父母自己當時的情緒可能也不穩定。所以首先停下來,深呼吸,先讓自己和孩子冷靜休息一下。

「看」:用心觀察自己

覺察此時此刻,身體有什麼感覺?例如肩膊緊繃、胃不舒服、頭腦鼓脹和身體發熱發麻……。還有出現了什麼心情正在出現?煩躁、焦慮、擔心、還是生氣?除此之外,腦袋裏有沒有一些想法跑出來?「都是我不好」、「是別人的錯」?讓我們察覺當下身體和心理出現的所有感覺、心情和想法。

聽」:聆聽一下其他聲音

練習挫折調適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孩子能勇敢面對失敗,真誠地自我表達,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父母需要好好傾聽孩子的心情,讓孩子願意向父母分享和抒發挫折中的心情。除此之外,孩子需要學習虛心聽一聽旁人的意見,唯有不局限於自我觀點,才能跳脫自我設限的狹隘中,繼續有空間進步。

對家長來說,「停」最困難

當孩子遇到困難,父母往往本能地介入處理,卻抹煞了孩子面對挫折的調適能力和自主性。大部分孩子遇上的生活挫折或失敗,就像平常走路時「跌倒」,孩子獨立走路是一個必經的經歷,那父母就要學習放手,讓孩子經驗跌倒後自己仍可以站起來,也能夠往前邁進。

相信孩子有智慧,可以順應生活中的挫折,試試讓孩子一個暫停,和自己的身心相處一會兒,從中學習失敗的經驗,幫助自己發掘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增加自我信心,克服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