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的苦與樂─ 甚麼是「隔代教養」?

每位家長都希望親自照顧子女,奈何平日需要上班而分身不暇,於是請父母幫忙代為照顧幼兒,成為「隔代教養」家庭。「隔代教養」有其好處,又同時帶來不少煩惱。究竟「隔代教養」有甚麼需要留意?家長應如何與長輩協調?今期請來註冊社工逐一講解!

撰文/編輯部

專家/黃超文(聖雅各福群會高級服務經理(家庭服務))

 

甚麼是「隔代教養」?

大部分本港家長都有固定工作,除了聘請外傭,也會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照顧,屬於「隔代教養」家庭。聖雅各福群會灣仔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註冊社工黃超文表示,「隔代教養」在香港十分普遍,「根據台灣不少相關研究,隔代教養一般指子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協助照顧,但從廣義來說,曾祖父母、姑姐、姨母等親屬幫忙照顧,也可算是隔代教養。」

放心讓長輩照顧子女

無法親自照顧子女,家長唯有尋找信任的人幫助,相較於外傭,自己的父母自然是最佳選擇。「一般關係良好的家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是最親密信任的家屬;加上自己是由他們親手養育成人,比較清楚及相信他們的育兒方法;而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般很疼錫孫子女,必定會更加細心照顧,自己便可放心工作。」

回顧過去育兒生活

長輩大部分甚少拒絕子女的請求,甚至會主動幫忙照顧孫子女。「即使已屆退休年齡,但心境和體力仍然年輕,希望可以分擔子女的重擔;透過照顧孫子女,發揮生活智慧,感受老有所為。另外,有些長者在年青時忙於工作(特別是男士),較少時間與子女相處,照顧孫子女能再次感受/彌補養育小孩的喜悅或回憶。」

對孩子、家長及長輩要注意地方

注意對孩子以下3點 :

1.孩子變得任性

有些祖父母/外祖父母未能堅持管教原則和方向,待孫子女如珠如寶,就算犯錯都捨不得責備他們,對別人無禮也不會立即指正,又或者孩子經常要求買玩具、吃糖果,長輩都會滿足他們的要求,最終或養成嬌縱的個性。

2.導致焦慮不安

沒有協商標準去管教孩子,容易令他們感到無所適從。「舉例來說,爸爸、媽媽、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六個人可能共有六種教養方式,若沒有協調出一套相同的處理標準及模式,孩子便不知道該如何遵從規則,因而感到焦慮不安。」

3.未能解決學業問題

現時學校課程愈來愈艱深,尤其是入讀小學後,孩子遇上功課困難,長輩未必能提供適當協助。即使留待父母處理,可是家長下班後在家的時間較短,令孩子感到焦急,成為父母子女衝突的時間。

注意對家長的以下2點 :

1.精神壓力上升

「有家長分享到,上班時接到父母的電話,指孩子不願吃飯,不知道如何是好。家長當然要立即處理事情,卻又要顧慮工作,上班同時擔心祖父母與子女的情況,令父母更加緊張,增添精神壓力。」

2.雙方較易引起爭執
隔代管教或成為夫婦間爭執的源頭,「應該將孩子交托給丈夫的父母、還是太太的父母、不滿對方父母的管教方式等,可能令夫妻間出現意見分歧,繼而發生爭拗,影響婚姻關係。」此外,管教方式的差異,也會影響與長輩的關係。

對長輩的以下3點︰

1.消耗大量體力

活潑好動的小孩子喜歡跑跑跳跳,有些又經常嚷著要抱,成年人照顧他們時已感吃力,更何況是長者呢?對長輩的體能來說是一大挑戰。

2.減少私人空間

看顧孩子需要投放大量時間和精力,使長者未能享受退休後原來的悠閒日子,甚至需要改變某些生活習慣以遷就孩子,減少個人社交活動和自由時間。

3.過分憂慮

長輩或會擔心子女不滿意自己對孫子女的照顧,難以拿捏管教的標準、害怕管教過於鬆或過緊,譬如孫子女犯錯時應否責罰等;甚至會因為小孩生病而懷疑自己照顧不周、產生內疚感,徒添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