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形狀概念  從遊戲中開始

寶寶的好奇心愈來愈旺盛,對世界充滿好奇,開始喜歡四處探索。他們會透過探索外界事物來學習,從而發展認知、語言、情感和社交等能力,而形狀概念就是其中一種認知能力。建立的形狀概念對幼兒非常重要,能奠定日後學習符號、文字、數學和閱讀的基礎,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物件、玩具和遊戲,讓孩子學會辨認形狀。

專家審校 /程衛強 (註冊心理學家香港兒童綜合發展中心)

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

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能力,其中建立形狀概念是幼兒認知歷程之一,也是認識數學幾何圖形的第一步。形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許多不同的形狀,大部分1歲左右的小朋友對簡單的形狀,如圓形和三角形已有基本的配對能力。從2-3歲開始,漸漸懂得辨別簡單的形狀和發現形狀的特性,也能夠將形狀進行分類。

學形狀不靠牢記

「為甚麼孩子甚麼都說是正方形?為甚麼仍分不清楚形狀?」事實上,每個孩子對形狀概念程度有快慢之分。可是,很多家長都急著教孩子區別形狀,盲目讓幼兒死記形狀的名稱和形態,過程中忽視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再者,形狀是一種抽象概念,最重要是讓小朋友多接觸不同類型的物件,豐富其感官經驗。透過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和反覆練習,自然能夠明白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的形狀概念。

如何建立幼兒形狀概念?

  1. 循序漸進教育

家長在引導孩子認識形狀時,忌過分心急,要是一次過介紹太多形狀,孩子很容易會混淆。一般而言,幼兒較易掌握圓形,其次是正方形、三角形和長方形。在引導孩子認識圓形時,可以捉著他的手依圓形的外型畫一畫,然後再介紹圓形的特性,如圓形是圓滾滾的,慢慢建立對形狀的基本概念。當孩子掌握圓形後,便可循序漸進地逐一介紹其他圖形。

  1. 與日常生活連結

幼兒年紀尚小,其認知能力非常有限,家長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觸手可及的事物來增加孩子的形狀概念,例如告訴孩子時鐘是圓形、馬路上隨處可見的車輪也是圓形等。透過實際的觀察和觸摸,幫助孩子將抽象的概念與實物連結,定能加深印象。只要家長用心引導孩子,多鼓勵他觀察和探索,其實身邊所有事物都能夠成為認知發展的教材!

  1. 合適玩具

玩是小朋友的天性,遊戲是最佳的學習方式,透過實體的觸感遊戲,可以將抽象概念變得更具體,孩子從遊戲中能夠探索形狀的特性,從而加深對形狀的概念。家長必先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繼而選擇合適的玩具和遊戲,以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如準備不同形狀的圖形,讓孩子隨意拼砌並貼在畫紙上,在認識形狀的同時,也能培養創意力。

4.多作鼓勵

有時候孩子今天學會了,偶爾可能又會忘記,這都是正常的學習過程。寶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多作鼓勵,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切忌操之過急,只為求達到目的。家長可從旁引導孩子,相信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透過重複的學習和操作,自然能夠增進對形狀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