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爸爸育兒綜藝節目大行其道,亞洲多個電視台都有製作相關電視節目,看著明星爸爸處理孩子的大小事務顯得「雞手鴨腳」,逐漸改善並進一步拉近父子(女)間的關係,甚至在短時間內令寶寶更黏爸爸。其實孩子從呱呱落地開始,養育孩子的責任本應是父母共同肩負,到底新手爸爸該如何做,才能踏入育兒世界呢?

撰文/編輯部
專家/吳綺琴女士
家庭動力創辦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Family Dynamics家庭動力

社會觀念愈來愈開放,對性別不像從前般刻板,男性也可以做好養兒活女的角色,甚至全職當上「湊仔公」。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吳綺琴(Rachel)指爸爸媽媽可從小朋友的需要、家長自身的考慮等角度決定由誰擔當主要育兒教養的責任。父母需要花上長時間培育小朋友成長,做到照顧、保護、供應、安慰、了解和人際互動等功能,為了盡量滿足寶寶所有需求,因此爸爸媽媽在家庭中各自擔任的角色亦顯得愈來愈重要。

小朋友的成長就像種植一樣,種子需要陽光、水分、氧氣,孩子都一樣需要爸爸媽媽提供的溫暖、愛和安全感。雖然寶寶與媽媽的連繫早於母體內建立,對媽媽很熟悉,很容易接納對方,但是爸爸的介入並不代表將母子關係分離,而是將彼此關係推至更深層次。至於子女要如何認識爸爸、讓父親進入孩子的世界,則要視乎對方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養分。

鼓勵新手爸爸

相信有不少媽媽也曾投訴爸爸照顧寶寶不夠細心──「為甚麼這麼粗手粗腳?」、「你都不懂照顧寶寶,還是讓我來吧!」以上否定爸爸的說話,是否似曾相識呢?在育兒的漫長道路上,媽媽應該保持開放態度,歡迎丈夫參與育兒。新手爸爸可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例如當寶寶大哭便會產生抗拒感,這時候媽媽對爸爸的鼓勵尤其重要,多用正向的態度和鼓勵性的說話,如「沒有甚麼大不了,多試幾次就可以」、「嘗試用玩具引導寶寶」等表示支持,讓他知道自己可以勝任照顧寶寶的工作,一起分擔育兒事務。

媽媽可能是爸爸的情感依附之一,當新生兒誕生,少不免會分去媽媽部分的愛和關注,可能會對爸爸造成打擊,令其心理不期然產生複雜情緒,妒忌寶寶而選擇逃避。加上大部分的媽媽多是培養型,對孩子比較緊張,爸爸看到寶寶與媽媽的關係密切,會對育兒出現「我一定做不來」、「這是媽媽的工作」等想法,總認定育兒教養是媽媽的責任,之後如畫上一道閘門隔絕自己,對所有事情不聞不問。

原生家庭中缺乏父愛

當中也有爸爸不願意參與育兒是基於其原生家庭的缺失,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經歷過父愛,沒有「爸爸」作為榜樣,自然不知道父親的角色是甚麼、該如何肩負起爸爸的責任。Rachel表示,「丈夫對孩子愛理不理、空閒時也只顧玩手機,也許是他對育兒方面感到困難,這時媽媽只需給予對方適當的支持,如媽媽抱著孩子的同時,可以輕輕靠在爸爸的身旁,簡單用肢體語言來注滿爸爸的信心,讓他更放心親近孩子。」